八年級思品《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 學案
《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 學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包括國家生活的變化,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自覺抵制社會生活中的消極影響。
能力:具備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匯總的能力;具備初步的明辨是非、辨證分析的能力;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關心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知識:懂得社會生活的發展性和復雜性;理解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正確認識從眾心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
教學難點:認識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和從眾心理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共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社會生活日新月異”,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身邊生活的發展變化感受社會生活前進的腳步,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生活的興趣;第二個層次是“積極參加社會生活”,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感悟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教育學生理性對待社會生活。同時,教材還進一步提出了社會的復雜性和人們的從眾心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覺抵制社會生活的消極影響。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各組員準備各自的匯總到組長那,然后組長或組長安排某位組員展示)
⑴全班6個小組,通過訪問父母、鄰居、親朋好友以及實地觀察、查閱網絡、報刊資料等途徑,分別搜集和調查威海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和農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變化以及不同生活領域的詞匯變化3大類主題,并進行一定的匯總、分析,思考這些變化帶給我們的啟示,準備課堂發言。各小組在調查時各有側重。
⑵預習新課。
2、教師準備:
⑴圍繞“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兩個話題,搜集有關視頻、數據、圖表和圖片,圍繞教學需要,制成多媒體課件。
⑵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學生在“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情感、認識儲備。
⑶仔細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挖掘課程資源。
[教學方法]
師生討論交流 小組合作探究及展示
[教學過程]
2、新授:
社會生活日新月異
環節一:喜看社會今昔貌 你言我語話巨變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關注家庭和學校以外的世界,這也標志著我們開始走向成熟。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更是發展變化的。
(小組交流)社會調查結果展示。
看我們淄博家鄉 舊貌新顏喜相逢(1-2組時代新城小組)
我們的家鄉人杰地靈,區位獨特,占有改革和開放的歷史先機,蘊藏著蓬勃發展的巨大潛力。
(小組展示)以獨具匠心的角度和敏感,展示淄博近年來的城市的變化的圖片、數據。(此部分學生課前自選角度調查淄博城市的巨變。)
城鄉共發展 和諧奔小康(3-4組時代新村小組)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農村也不甘落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組展示)反映農村居民生活變化的圖片、數據。
(此部分學生課前深入城中村采訪年紀較大的人調查農村居民生活的變化)
分門別類收集忙 吐故納新話詞匯(5-6組時代新詞小組)
據統計,社會生活中,平均每年要產生800多個新詞匯。詞匯在永不停息地吐故納新,忠實地記錄這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