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思品教案2
課題3 今非昔比的廚房(1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三種不同的家庭廚房及其特點,理解廚房在變化過程中體現出的生活的進步,學習從具體、細微之處觀察和感受社會的進步。
2、 從不同的廚房中了解人們生活的不同狀態,了解人們的家庭生活設施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 學習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
教學準備
1、 請學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廚房現在的照片,以及學生自繪的景觀圖、平面圖。
2、 到同學家看一看幾家條件不同的廚房。
教學過程
1、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和了解一下家家戶戶都有廚房。同學們對于自己家現在的廚房可能很熟悉,不過,對于過去的家庭廚房就不是很了解了。教科書中的一位老奶奶給我們介紹了她自己經歷過的三種不同的廚房,讓我們跟著她一起去看一看。”
2、 觀察討論。
(1)欣賞教科書第42頁右上方照片,它展示的是老奶奶小時侯的廚房。提醒學生注意黑乎乎的灶臺,灶臺旁邊的大水缸、鍋蓋和水缸的蓋子,灶臺旁的木箱子---風箱、被人用手拉動著的手柄。“這是人們以前使用的廚房,主要是農村人家用的,現在有些地方的農家還有這種廚房。過去城市人家的廚房因為面積小,有的甚至是幾家擠在一個廚房里做飯,條件也是很差的。”
討論:
l 為什么灶臺旁邊還要放一口大水缸?(沒有自來水,水缸放在灶臺旁邊,做飯時取用水比較方便。)
為什么灶臺壘得那么大?
l 為什么要拉風箱?
為什么要燒柴草?
(2)教科書第42頁中間的照片展示的是老奶奶年輕時的廚房。提醒學生注意鐵爐子、蜂窩煤等物品。
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思考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人們怎樣使用爐子?用爐子做飯的情景是怎樣的?爐子與灶臺有哪些不同之處?”
總結學生的觀察及回答結果,得出如下結論:雖然煤爐比灶臺有了很大的進步,使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但仍有許多不令人滿意的地方。進一步提問學生:“煤爐還有哪些缺點?”(需要及時添煤,火很容易滅,晚上還得封火;有污染,容易中煤氣;做飯時,不容易掌握火候。)
(3)教科書第43頁的一組照片展示的是現在的廚房,教師讓學生欣賞并自由討論。“現在很多同學家的廚房和用煤爐的時候相比,條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家的廚房是什么樣的,有哪些便利的方面,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3、 總結。“從廚房的變化中,我們可以聯想到什么?”請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并進行簡單的概括。
4、 家庭作業
(1)進廚房幫助媽媽做一次飯。
(2)向家長或其他成人了解自己家鄉街巷、古樹、古跡等的來歷。
教學后記:通過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三代人廚房用具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人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表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主題3 說不完的家鄉故事(4課時)
課題1 家鄉名稱的來歷(1課時)
教學目標
1、 增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 感受家鄉歷史的悠久以及獨特的傳統。
3、 了解家鄉的名稱是怎樣來的,從中探究家鄉的有關歷史
教學準備
1、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本地名稱的來歷及傳說,搜集有關文本資料或實物。
2、 采訪長輩,了解家鄉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