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思品教案2
3、 手工制作。選一件簡單且易于制作的家鄉傳統的特色手工藝品,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仿制這件手工藝品。制作時,教師可通過示范,講明制作的方法、要求及注意的事項,然后對各小組分別進行具體指導。
4、 展示。學生的作品完成后,把它們掛起來或放在平臺上供大家欣賞、評判,并授予作得最好的學生“巧手小學生”的稱號,以示鼓勵。
5、 小結。進一步深化本課題的主題思想,讓學生認識到鄉音鄉情最能表現家鄉人的性格、思想情感,最能反映家鄉人的風俗習慣、勞動與生活情況。
家庭作業
把自己的作品拿給爸爸、媽媽看。
課題2 鄉風鄉俗(1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
2、 初步懂得風俗及文化的區域性特點。
3、 知道多姿多彩的風俗、文化是一個地區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初步形成批判地繼承家鄉風俗、文化的意識。
教學準備
1、 督促學生在課前利用業余時間向長輩了解家鄉特有的風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間傳說、民間傳統等故事。
2、 提前查閱一些相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讓學生閱讀并欣賞教科書第68—69頁的文字和照片及圖畫。從提問引入本課題的學習。“同學們可能從電視、廣播及民間故事書里聽到或看到過一些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和文化,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說給大家聽。”
幫助學生理解“鄉風鄉俗”一詞的含義: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生活習慣,就在家鄉人的生活中,就在家鄉人的一言一行里。
2、說一說家鄉的風俗。“剛才同學們說了許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和文化,請同學們再來說一說,在自己的家鄉都有哪些獨特的風俗和文化呢?
3、 故事會。“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都滲透著一些地方的民間風俗和文化。下面我們開一個小小的故事會,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4、 討論。針對學生所講的故事,就其中滲透的一些民間風俗和文化展開討論,說一說為什么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民間風俗和文化。
5、 小結。針對鄉風鄉俗中文明與封建迷信并存的實情,在小結時,強化相信科學、追求文明、拒絕封建迷信的意識,為以后的學習埋下伏筆。
家庭作業
搜集一些有關家鄉風俗和文化的傳說或故事,并與同學互相交流。
課題3 快樂的節日生活(2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不同民族的節日及其節日生活習俗。
2、 能夠分辨出各種節日習俗中封建迷信的東西。
3、 學會編輯“家鄉的節日集趣”手冊。
教學準備
1、 讓學生搜集不同民族和自己家鄉節日的習俗資料。
2、 準備彩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導入。“春天是我國大多數民族共有的節日,請同學們說一說,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期間都有哪些活動?你和家人是怎樣歡度春節的?”請學生自由發言,待學生發言結束后,引導學生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70—71頁的課文和照片,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春節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