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思品教案2
教學過程
1、 導入。“同學們,上次課我們布置了調查訪問的作業,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們的收獲,如我們家鄉的名稱是怎么來的、你們家附近的街巷叫什么名稱、為什么叫這樣的名稱、為什么叫這樣的名稱等。”請少數幾名學生發言。(明確家鄉的名稱有的是根據地理位置而得名,有的是由于此地的著名人物而得名,有的得名于一些美麗的傳說。)“探究一下家鄉名稱的來歷,對我們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是有幫助的。”
2、 閱讀討論。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4頁的照片及文字,請他們默讀教科書上的課文,讀一讀爺爺的話,分小組談一談自己搜集到的關于家鄉名稱的故事。然后評出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的地名來歷,小組成員一起補充完整,然后請一名學生準備向全班做匯報。
3、 全班討論家鄉名稱的來歷。
4、 提問。“除了地名外,家鄉還有很多可以反映過去的歷史事物,如文物古跡、英雄紀念碑、歷史博物館等,還有一些名人或英雄人物的后代都可以作為歷史見證,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了解我們家鄉的過去。”
5、 小組探究活動。分小組調查家鄉有哪些古跡,它們的由來;有哪些著名人物,他們的事跡等。
6、 討論與交流。各小組輪流向全班同學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在學生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多鄉交流,引發問題,產生爭論。如家鄉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什么、家鄉的獨特傳統是什么等。
7、 小結。教師肯定學生的調查成果,布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向親近的長輩匯報今天的學習內容,征求他們的意見,和他們再次回顧關于家鄉的歷史。
教學后記: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一些家鄉名稱的來歷,知道了中山市是為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
課題2 家鄉水的故事(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家鄉有關水的發展變化的歷史。
2、 感受水與家鄉人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
3、 感受水的寶貴,對水資源持珍惜的態度。
教學準備
1、 要求學生課前了解家鄉取水方式的發展歷史,聽長輩講一講過去是如何取水的。
2、 了解水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3、 搜集關于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圖片。
教學過程
1、 導入。“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家鄉人的生產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們對水的利用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引導學生閱讀、欣賞教科書第46—47頁的文字、照片和圖片,然后提出:“從家鄉水的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們在飲水、用水方面發生了幾個方面的變化,請你們說一說我們家鄉水的變化情況。”
2、 閱讀討論。
請學生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48頁的文字和照片,邊看邊思考,如何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水變得越來越寶貴了”這句話。(工廠多了,需要的水更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衛生條件好了,洗澡、洗衣都比過去次數多了;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
3、 全班討論。“為什么現在總在提倡要節約用水?”幫助學生明確,水是生命之源,家鄉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水,水的儲量是有限的,人類對水的需求又是無限的,所以水是很寶貴的資源,應該節約用水。鼓勵學生在討論中運用自己搜集到的資料。
4、 小結:“從我們了解的關于水的故事中,不難體會到家鄉水的變化歷史,認識到水對家鄉人的重要。現在我們用水比過去方便許多了,飲用水質量比過去大大提高了,但要時時考慮到水是可利用的有限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節約用對每一個家鄉人、對人類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