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全冊教案(蘇教版)2
2、現在,假設我們遇到了危險,必須馬上撤離這里,越快越好,快走。ń處熗瑯佑嬎銜r間,不要求排隊,等人全部離開教室,時間截止)
3、公布兩次所花的時間,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第一次所花的時間多,說明盡管第二次的無組織,但因為大家心中有規則,因而無組織但并不無序。二是第二次所花的時間多,說明每個人的心中只想到了自己,忘記了規則的存在,反而使危險系數增加)
4、通過剛才的兩個小實驗;你想說些什么呢?
(三)聯系自我,討論生活中的規則。
1、想想我自己
(1)聶清文和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將規則放在心中,無論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還是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上,他們都是規則的忠實遵守者。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做得怎樣呢?
(2)你心中有規則嗎?
(3)哪些規則是你時時都能遵守的?哪些規則有時能遵守,有時不能遵守,為什么?靜靜地思考一下,寫在自己的書上。
(4)你敢于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嗎?把你寫下的自己讀一讀!
(5)誰來說說你自己?為什么有些還做不到呢?
2、怎樣做到心中有規則
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到心中有規則?(討論)
把你想到的寫在書上,好嗎?
四:角色扮演,指導學生良好行為規則。
1、“記者”隨行(教師扮演記者)
(1)下面,我們來個現場“實話實說”,請對下面的問題實話實說,并解釋一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如果采訪到哪位同學,希望合作。也歡迎“觀眾朋友們”參與發言,并提出補充問題。
(2)過街時,遇到紅燈,但很多人都在走,你會跟著走嗎?
2、新聞報道大家談
(1)請小記者報道一則新聞:《“小上帝”不讓老人》。
(2)談談你對這則新聞的看法。
如果你在現場,該怎樣做?你會像剛才說的這樣做嗎?
針對這件事,這兩位“小上帝”的心中還應該再有一條怎樣的規則呢?
我們的班級
教學目標:
1、以集體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棵“集體的大樹”,認識到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2、在活動中認識同學,了解集體,熱愛集體,體驗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課前老師推薦一些名人資料:中外名人傳記、傳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時代。
2、學生自主收集網上、書報雜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傳記。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劃分:
共三課時,本節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課上設疑:上課前先請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文的第一段,能回答兩個問題嗎?
2、學生小組討論
3、分小組展示對班級與個人關系的形象比喻,學生互評。
4、課堂朗誦《我是》
5、(出示集體大樹)學生觀察,發現了什么?
討論:如何才能使這棵大樹變得完整?并且能來到我們這個集體中?
結論?制作樹葉——寫上名字——貼在大樹上。
6、教師小結: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數,只有我們每位同學都來到這里,成為它的一員,這棵樹才能茁壯地成長。希望大家一起動腦筋,制作出顯示自己特長地“名字樹葉”現在我們就來運用這兩種方法看誰地樹葉最先來到“集體大樹”上。
7、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地彩色紙撕或剪樹葉;樹葉形狀力求新穎,獨特;樹葉設計得要大,用深色筆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特長和自己的理想。
8、師生共同將“名字樹葉”貼在“集體大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