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怎樣讓學生“動”起來
物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物理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程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教師必須放棄以前陳舊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必須盡快適應新的形勢。2.課堂氣氛要融洽,師生感情要和諧。
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使學生能放松地學習,放心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這種狀態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最高,最易產生靈感,語言最易有光彩,見解最易獨到。如果老師上課一臉嚴肅,甚至一臉“兇像”,課堂氣氛一定沉悶,甚至緊張。學生生怕惹著你,哪還有心思聽課,更不敢起來發言!教師要深入到 學生中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他怎會不活躍起來?
3.提問要因人而異
請學生回答問題也要因人而異,易、淺、簡的問題請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回答,難、深、繁的問題由基礎好的同學回答。老師對學生的情況要有個比較清楚的了解,什么樣的問題由誰回答,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讓部分學生受到驕寵,部分學生又受到冷落,更避免如果他答不上會認為你在故意為難他。
4. 問題應有啟發性
某些問題之所以難以回答,是因為問題的啟發性不夠。例如在學習大氣壓一節時,教師演示完易拉罐被壓癟后,教師問到;“易拉罐為什么變癟了?” 不如問“是什么把易拉罐壓癟的?”
5. 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聽教師講、被動學"的習慣還蒂固根深,以教師為中心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指向性地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心理始終處于消極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師沒有提問時等待教師提問,回答了提問還要等待教師鑒別回答正確與否,致使學生的思維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看書的基礎上,要滿足學生想提出問題、想解決問題的欲望。只有充分相信學生,把時間空間給學生,讓其有機會表現,即便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寫錯了或說錯了,也不要大驚小怪,而應師生共同來分析為什么錯了,原因在哪里。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鼓勵其繼續努力。不要小看學生,他們自己說出的正確答案比老師說出的答案還令他們記憶深刻,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甚至是爭論出來的,更有意義。
6. 認真指導理解定義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