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估算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31加、減法估算
二、教學準備
三、教學目標
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相關內容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本課是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由于每個學生個體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不同,因此要讓學生靈活地學習本課內容。
1、 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需要,采用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
2、 體現估算策略的多樣化,讓學生更完整、全面地感受到數學的生活功能。
四、教學流程設計
(一)生活問題引入課堂
1、以生活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導入:前兩天老師去樂購買東西,想買一雙皮拖鞋和一個垃圾桶。(課件出示物品圖片及價格)拖鞋是29元一雙,垃圾桶是18元一個。挑中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老師就趕緊往收銀處去排隊。快輪到我的時候,我忽然發現在樂購外面寄包的時候呀,粗心地把錢包也忘拿出來了。沒帶錢可咋辦啊,老師著急地往口袋里掏,希望能逃出些錢來,這樣就不用再跑進跑出了!咦!(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幣。)有多少錢?
生:50元!
師:真幸運!那你們看看這價格,再看看這50元,誰能很快地告訴老師,我這幸運的50元夠了嗎?
可能情況:若干學生已經舉手,可是大部分學生還在苦思計算中。
2、學生估算,揭示課題
指名學生發表想法。
可能:將29元看成30元,18元當成20元,那么一共大約是50元,但兩樣東西都比我們想的價格要便宜,那么總價格就是50元不到,就說明夠了。
師:這個想法很不錯!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備選】:如果當時學生沒有提出來,也可以老師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當時我就是這么差不多的算了一下,知道是50元不到,總算是放心地繼續排隊!這樣大概地進行計算,我們就叫做估算。(板書課題)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樣的估算和正確把它計算出來有什么區別呢?
師:在生活中,有時候因為某種需要,沒有時間或者沒有必要把正確答案計算出來,只要稍微估計地算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像剛才在樂購要是數據大一點,算啊算,算啊算,也不知道算到什么時候了!所以估算在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解決問題,應用估算
1、主題圖的問題解決
師:瞧!我們的明明也遇到了個生活問題。(出示主題圖p31,師講解問題梗概。)
提問:媽媽帶的錢夠了嗎?
師:請你在四人小組里面發表一下你個人的意見,想想你打算怎么解決明明的這個問題!
四人小組活動。
反饋發言。
2、總結估算方法
師:那你們在估算的時候,對這些數據都是怎么處理的呢?
生a:把28看成30……
師:為什么不把28看成20呢?
生a:因為28更接近30。
師小結:在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一個具體的數估成它最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計算。
3、 估算的練習,突出個位是5的數的估算。
師:現在就請你們來估算估算,這些算式的答案大約是幾?
50+31 48+21 98-69 39+19 75-29
最后一個算式學生可能估算成:70-30或80-30
師提問:最后一個算式小朋友們想一想,還可以怎么估呢?
生a:75-30
教師板書3個估算答案:40、50、45
師:請小朋友在草稿紙上列豎式算一算正確答案。(結果75-29=46)
引導學生思考:那你們想一想,哪種估算方法最合適,為什么?
生a:最后一種最合適,因為它的答案最接近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