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解決問題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教學內容是:
1,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運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例1,例2及相應的練習)
2,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即乘加乘減)解決問題.(例3及相應的練習)
單元情境圖是一個比較大的活動場景,包括了單元內的各個例題的主題圖.其中小朋友看"木偶戲"即是例[1],玩丟沙包的場景是配合走掉的幾個小朋友的:"我們去丟沙包吧!";例[2]是小女生說的:"我要去買面包"衍生出來的;"蹺蹺板樂園"是教材中的例[3].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編排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并解決問題
結合生活情境發現并解決問題,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征,在本單元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例[1]是小朋友在看"木偶戲",可以用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例[2]通過小朋友"買面包",發現可以用連減或有小括號的兩步計算來解決;而例[3]的"蹺蹺板樂園"則可以用乘加或乘減來解決問題.包括課后的練習題,無一不是配合了生活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1)主題圖提供的活動情景,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例[3],教材中是4人一組進行計算:圖中一共有3組在玩蹺蹺板,每組有4人,在旁邊的小朋友還有7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同樣的問題,學生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去觀察:圖中的小朋友一共有4組,(玩蹺蹺板的有3組,又跑來的有1組),每組有4人,在旁邊看的還有3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還可以這樣理解:在玩蹺蹺板的小朋友有6個2,(6組,每組2人)旁邊還有7個小朋友,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等等方法.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說清圖意,能夠比較清晰地表述思考過程,并提出問題,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2)對于每一個問題,教材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解決
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無論在例題,還是在練習題中都得到了體現.如例[2]的問題:還剩多少個 教材提供了三種解決的方法.
①54-8=46(個) 46-22=24(個)
②8+22=30(個) 54-30=24(個)
③54-(8+22)=24(個)
④還可以這樣解決:54-22=32(個) 32-8=24(個)
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并不表示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每一種方法,學生只要對其中的一種方法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即達到教學目標.
四,解讀教材
1,學生的起點
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早在第一冊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就單獨安排了幾課時的"用數學"(金色的秋天與美麗的森林),接下來的幾冊內容中,教材也都專門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如第二冊p19,第三冊p59.同時,由于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意把計算教學與問題教學相結合,本單元的解決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會太困難.因此教學中的重點是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能夠比較準確的表述圖意,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列式并解決問題.
關于兩步計算式題,第一次接觸是在第一冊p72的連加,連減,(小雞圖)p76的加減混合,(天鵝圖)這些是10以內的計算,側重讓學生在情境圖中理解算理,即只有加減法時從左往右計算;在第二冊時又安排了兩步計算式題,(西瓜圖)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主要使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兩步計算式題.因此,在本單元中,兩步計算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