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開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中的(小熊開店)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的是一個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從中提出乘法問題,也提出除法問題。通過解決“算一算”中的乘法與除法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系,進而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除法的計算問題,感受用乘法口訣解決除法問題的簡便性。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對于求商,已有一定的經驗(或擺一擺或圈一圈或用乘法口訣或做除法想乘法等方法),那么,在本節課中重在結合解決問題,體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以及怎樣求商,這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難,在計算的正確率上,還需今后加強訓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除法與乘法的關系,發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算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動手、判斷等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鍛煉學生想象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3)加強思想教育,樹立幫助他人的意識,初步學會評價自我。
教學重點
用乘法口訣求商, 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發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
發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算法的多樣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數學問題情境化
1.教師課件出示--小熊開店情景圖,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看圖講故事,提出數學問題。
(二)獨立思考,嘗試創新
1.師說小猴怎么也想不出4輛坦克多少元?你們能幫幫他嗎?(課件出示,買4輛坦克需要多少元?)
2.嘗試解決的方法,列出算式。4輛坦克多少元?4×5=20(元)5×4=20(元)
小猴又不知道20元錢可以買幾輛坦克?(出示問題)學生嘗試解答后,20元可以買幾輛坦克?
20÷5=4(輛)
詢問學生怎樣計算除法算式的,學生會說出不同的方法,如做除法想乘法;用乘法口訣四五二十計算的;一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等,體現了方法的多樣性。那你們說用什么方法求商簡便(用乘法口訣求商)師板書課題,問:怎樣用乘法口訣求商呢?生回答,師板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
3.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對于這兩道題的算式進行觀察,發現了什么?(出示課件)(先思考,再討論)
(1)小組合作,交流傾聽
(2)全班交流,歸納總結
4.進一步應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出示課件)
12元錢可以買幾個鉛筆盒?12元錢可以買幾個皮球?在書上做,然后交流計算方法和應用哪句乘法口訣。
從上面兩個算式中你又發現了什么(商和除數交換了位置)
老師拿了24元錢,也想在小熊的店里買點東西,作為獎品,獎勵那些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寫字姿勢端正、字跡工整的學生,但老師只想買一樣東西,正好用完這24元錢,幫老師出出主意,想想辦法,(出示課件)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匯報
(1)能買3只風箏:24÷8=3(只)
(2)能買4個布娃娃:24÷6=4(個)
(3)能買6個文具盒:24÷4=6(個)
(4)能買8個皮球:24÷3=8(個)
(三)靈活應用1.填空(先獨自完成,再集體交流)
2.幫小動物回家.(連線題)
3.螞蟻搬家
4.口算比賽
(四)課堂小結,自我評價,談感受。
(五)作業超市
觀察生活,發現實際問題,并解答,交流。
板書設計: 用乘法口訣求商
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