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學案例設計
一、學生分析
(10分) 由于我校處于鄉村小鎮,學生大部分來源于農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況且我們的班額大(54人),很難做到一節課照顧上每個孩子,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我們的教材畫面直觀、色彩斑斕,有許多課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才能創設出很好的教學情境,而我們學校的教學設備卻根本達不到。因此平時我們盡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畫面,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環境中,積極地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以使學生能有更好地發展。
二、教材
分析
(10分) 在學生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鑒于學生受口算除法的定勢影響會導致錯誤的算式,因此我在教學中大膽地把十位分不完的情況放在開始,先讓學生探究48÷3,在學生建立了正確的豎式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做48÷2,這樣學生的豎式書寫錯誤率會大大降低。并通過小組交流加深豎式書寫的算理,進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
目標
(10分) 1、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
策略
(30分) 《分桃子》一課是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教學時,我注重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1、 精心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一分、擺一擺、填一填、圈一圈、畫一畫等),讓學生親自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逐步體會什么是“同樣多”、“一樣多”、“平均分”。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數學學習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探索交流,讓學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學
過程
(30分)
五、教學
過程
(30分)
五、教學
過程
(30分) 一、溝通舊知。同學們,你們會分桃子嗎?猴媽媽有48個桃子,準備每個籃子放10個,猜一猜,拿4個籃子夠嗎?
1、指名用豎式板演:6÷3,18÷6,其余的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
讓學生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
2、口算:48÷4 480÷4
指名任選一題說出口算過程。
剛才同學們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出了得數,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筆算的方法。
二、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師:智慧老人看大家這么認真,他可高興了!他給大家帶來了一副圖。(出示情境圖)。
師:小猴子想吃桃子,同學們觀察一下,他們碰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對圖意的理解,然后匯報。)
(學生可能會說:有兩只調皮可愛的猴子,想分掉48個桃子;為了公平,這兩只猴子必須分得一樣多,也就是必須平均分。)
(1)、提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可能會提出:48個桃子要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幾個桃子?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板書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