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說課設計
一、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本課時是學生已經學習了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還有剩余和大數目的平均分這三個教學內容后,是已經經歷了平均分的具體操作,在此基礎上使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數學化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與應用價值。分香蕉這個活動,主要是引入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香蕉的具體操作過程及結果,并使學生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和意義,這就是把直觀操作符號化,數學化,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意義的過程。縱觀本單元的教學,主要的特點是強調對除法意義的體驗。所以在技能評價上,要綜合來看,既要結合教學過程,評價學生對除法運算意義的理解水平,又要評價學生在語言表述上的正確性和理解性。
前后知識學習體系
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桃子------感受隨意分和平均分的區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
分蘋果------進一步體驗平均分幾份或每份分成幾個都是平均分及剩余
分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分香蕉------引入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及結果。
后續學習的內容:表內除法,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分一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4、使學生在“分香蕉”的具體環境中,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并加深體會。
5、在實踐操作與交流中,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四、設計意圖:
教材的編寫意圖為:在一系列等分活動中,幫助學生積累大量感知,形成表象,在洗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算式之間的聯系。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思路。但我自己的想法是,這節課所以的意圖都在建立等分(平均分)的感知上,所以我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思考,什么平均分,你覺得平均分要哪些條件?這樣讓學生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其次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由于有了平均分東西的基礎,學生很快分出結果,這時我問:“你能不能用一個簡潔的算式來表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自己寫出除法算式,讓學生認識這就是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平均分,引導學生看書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了學習方法。在實踐中,注重讓學生寫出單位名稱。這在教材上是不作要求的,但我認識寫出單位名稱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意義。在這一環節上注重讓學生說一說。在練習中我注重讓學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說出每個部分的意義。
五、教學流程及設計說明:
(一)、出示“平均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嗎?(學生自由說一說,可引導學生舉例)
師:那么什么不是平均分呢?(也請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直接出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讓學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本節課的中心是圍繞平均分展開,這樣做有利于本節課的所有教學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