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小香蕉,勇敢去吧!
小班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凡凡好像是不用老師擔心的孩子,不哭也不鬧。能夠獨立地吃飯,上廁所,只是不太愿意跟老師說話。但是快一個月了,別的孩子平復了情緒,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時,凡凡的不適應才浮出水面。
凡凡是香蕉隊的寶寶,老師說:香蕉隊的寶寶,我們去小便洗手吧。最后只留下凡凡一個人留在座位上,兩只手對插著,舔著舌頭好像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要去,等到老師走到他面前,跟他說:凡凡,輪到我們香蕉寶寶了,你不去嗎?這時他才會動起來。我想孩子也許還沒有適應這樣小群體一起活動的方式,又或者,還沒有記住自己是屬于香蕉隊的寶寶,所以輪到香蕉隊時,他才會落單了。小班剛開始,這樣的難適應難免,那之后是不是跟他多重復,讓他知道自己屬于香蕉隊,或者香蕉隊活動的時候提醒幾次,示范幾次?等到了吃飯的時候,凡凡坐在座位上不動勺子,別的孩子都開始吃起來,他就一直望著老師,總要等到老師那句:凡凡,開始吃起來吧。這是才會拿起勺子。可是飯菜擺在眼前,他不會是不知道現在要開始吃午飯了吧。有一次等孩子們坐下來,我故意沒有面對凡凡,轉身到別的飯桌上轉轉,想觀察一下當周圍的孩子都吃地津津有味的時候,環境是不是會影響他,讓他知道該吃飯啦,讓他主動地拿起勺子呢?我轉了幾圈回來,他竟然還是兩只手捏在一起,抬著頭,目光一直聚焦在我身上,朝向我半探著身子,好像等著我說些什么?飯菜快冷了,于是那句話又不得不從嘴里溜出:凡凡、快吃飯吧。好像他一直在等這句話,輕輕點了點頭,算是對我的回應,然后拿起勺子吃了起來。他知道該吃飯了,為什么一定要等老師跟他說一句,才開始呢?搬椅子的時候,他總是把椅子搬在同伴身邊,手里拿著,始終不放下去,一次我顧著給別的孩子找座位,遇到凡凡的時候,只是含糊地說了一句:找到了是嗎,那快點放好吧。看到他把椅子搬在藍線標記上了,我肯定地點了點頭,然后陸續安排其他孩子搬好椅子,回到中間。發現他還是半彎著腰端著椅子很吃力的姿勢,站在原地,始終都沒有把椅子放下去。目光還是定格在我身上,我知道,他在等我說:就是那里,把椅子放下去吧。我微微有些生氣:為什么椅子不放下去,他端著椅子很恐懼的看著我,還是很吃力地保持著吃力的姿勢,滿是不知所措。
凡凡的一系列行為開始讓我思考:他應該是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不敢果斷地做。他好像很怕做錯事情,很怕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所以每一次,他都想從老師的口中得到一個肯定的指令。并且是正對他一個人的清晰的要求。只要得到這個指令,就能安心地開始各個環節的活動。跟爸爸溝通,爸爸分析說是性格太內向了吧,可是我知道,凡凡存在的不適應,不能只簡單地歸咎與性格內向。
于是找到機會跟凡凡的媽媽溝通,得到了有效的信息,凡凡以前有上過私立幼兒園的經驗,一年的友而言生活并不十分愉快,做錯事情被老師打過,留下陰影,很怕在老師面前做錯事情。總要等到老師對他說地很清楚,叫著他的名字,你該干嘛去了,他才會動起來。
原來他做什么事情都要那么明確,是因為做錯事被老師打的觀念被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