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三冊《兒童樂園》教案
(評析通過討論“4”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計算相同加數的連加問題,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3.利用乘法知識試一試。(教材第5頁“試一試”的題目)
①獨立列式;
②相互檢查;
③互相說一說:3×4或4×3中的4是從哪兒來的?7×2和2×7中的2是從哪兒來的?
④全班匯報、反饋。
(評析試一試,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通過說一說,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巧設練習,鞏固拓展
1.看圖列式。(電腦出示)
○ ○ ○ ○
○ ○ ○ ○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這是()個()。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電腦出示)
5+5+5=15,這是()個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這是()個4相加,
乘法算式是()×()=()×()=()。
3.拓展練習。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嗎?誰能想辦法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
4.延伸應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評析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層次性、挑戰性、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很好地把握新課程理念,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形式新穎、富有意義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
2.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了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3.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最后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在于:
學生對練習題的掌握情況較好,正確率達到95%,但拓展練習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嗎”有一半學生不會寫,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不靈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案例點評〗
本節課教師能充分利用主題圖“兒童樂園”這一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發現、討論、交流、匯報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感受乘法的作用,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具有開放性、挑戰性;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
〖編者點評〗
1.呈現“兒童樂園”的主題情境后,與其問學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誰來說一說”(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不需要數學思考,誰都能輕易說上幾句),不如開門見山地問:“誰能從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開始就吸引到有意義、有價值的數學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