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探究 注重過程——“三位數(shù)連加”教學實錄與評析
生:我喜歡第三種,第三種只列一個豎式,算起來快。
師:這些方法都是對的。在計算時,你們喜歡哪種方法就選擇那種方法。不過,第三種算法是今天新學的,大家能掌握嗎?你能用這樣的算法解決新的問題嗎?
出示: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學生讀問題,獨立試做。前后四人小組交流計算過程。
師:我想請我們班32號小朋友做“小老師”,到前面來邊寫豎式邊講計算過程。我和其他小朋友都聽他講,好嗎?
生:(邊板演邊講)8 + 4 = 12,12 + 6 = 18,寫8向十位進1;7 + 9 = 16,16 + 3= 19,19 + 1 = 20,寫0向百位進1……
有一學生大聲插話:不對!進2!正在講解的32號小朋友的話被打斷,他一愣,繼而接著說:對對對,我說錯了!19 + 1 = 20,寫0向百位進2;1 + 1 = 2,2 + 2 = 4,4 + 2 = 6。得數(shù)是608。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608本。
師:對32號的講解,大家滿意嗎?
學生自發(fā)鼓掌。
一個學生不待教師允許,跑到黑板前:我在算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先算4 + 6 = 10,再算10 + 8 = 18,這樣簡便。
又一個學生一邊從座位上站起來一邊說:十位上算的時候,7 + 3 = 10,9加進位的1等于10,10 + 10 = 20。這樣算起來快。
師:大家聽明白兩位同學的補充發(fā)言嗎?他們的發(fā)言提醒我們,我們不僅要會算,還要注意算得簡便、迅速。在計算過程中,可以把能湊滿10的數(shù)先——
生:相加。
師:讓我們用掌聲向兩位同學表示感謝!請大家觀察、比較今天這節(jié)課所解決的兩個問題時的計算,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題,十位上相加后向百位進1;第二題,十位上相加后滿了20,要向百位進2。
生: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能算得簡便的,要算得簡便。第一題,十位上可以先算8 + 2 = 10。
師:同學們發(fā)言的質量很高!計算時,在保證正確的前提下,還要注意考慮如何算得簡便,這樣算起來就比較迅速了。
[評析:在學生用多種方法探究三位數(shù)連加豎式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判斷、比較,說算理、說算法,廣泛交流,明確正誤,對中求優(yōu)。教者只是引導、安排、點撥和鼓勵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自我探究和才智展示的滿足。由于教師對學生采取積極信任的態(tài)度,放手讓學生探究,新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成為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必然衍生之物。]
師:請大家完成數(shù)學書第40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定三個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其余學生核對。
師:全對的小朋友為自己鼓鼓掌!做錯的小朋友根據(jù)自己的錯誤,提醒大家在計算時注意什么。
學生發(fā)言,教師把幾個學生算錯的題目抄寫在黑板上,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錯誤口述計算注意點時,教師用紅粉筆在錯誤處圈畫。
生:計算十位、百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不能忘記加上進位的數(shù)。
生:滿十進1,滿二十進2。
生:進2不能寫成進1。
師:幾位出錯的小朋友很誠實,而且提醒了我們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我們在計算時還要注意:幾個數(shù)相加,把能湊成10的兩個數(shù)先加,再加上其他的數(shù),這樣算起來就比較簡便、迅速。關于寫豎式,我們要注意——
生:數(shù)位對齊,數(shù)寫規(guī)范。
[評析: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差錯采取了十分寬容的態(tài)度,并把這些差錯集中板書,引起全班的注意,以差錯為資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錯誤,口述計算注意點,從反面引發(fā)學生對正確、迅速、簡捷的計算方法的探究和思考。讓學生從差錯中學習,運用差錯來啟發(fā)引導,是教者高明的教法體現(xiàn)。當然,此法運用得當還在于必須十分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對待差錯的平常心態(tài),極其小心地呵護學生的尊嚴,自覺自愿地提供差錯,并認為這也是為班集體的學習進步做貢獻。教者在此表揚出錯的學生“很誠實”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