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乘法》教學設計與評價
師:誰還能把最前面的兩道連加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說說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個乘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
㈡擺一擺
⑴師說,生擺:每堆擺2根,擺4堆,再說出連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說說你的想法。
⑵生說,生擺,再進行反饋交流,體現自主學習。
㈢試一試
師:我們一起到操場上看一看,那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學生跳繩圖,5人一組,共4組)
師:數數、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組5人,一共有4組小朋友。生獨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結果,組織全班交流。
師: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一種寫法,你愿意寫連加算式還是乘法算式?為什么?(讓學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簡便。)
三、聯系實際,運用乘法
⑴出示第題鋼筆圖及花圖,觀察后完成填空練習。
⑵創設賣商品情境(多媒體展示3類商品,玩具類每種價格5元,水果類,每種價格2元,學習用品類,每種價格10元)選擇你喜歡的一類商品,說說連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說出乘法算式也可。(學生說,全班評議。)
四、拓寬練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馬虎,老師給他出了一道題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請你們來當小老師評一評,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為什么?(生討論后交流。)
生1:不能,因為23=6。生2:不能,2+2=3有一個加數跟大家不一樣,只有加數都一樣,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總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覺得你學得怎么樣?
六、作業布置
生活中除了買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業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簡評:這篇教案是“認識乘法”的第一課時,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境為素材,加強幾個相同數連加,為初步認識乘法作比較充分的準備。第二,教學例2時跳出了教材的限制,就地取材,以課間操的方式引入小組內數手,以全班有多少只手,寫成連加算式太長了,讓學生產生認識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產生一種尋求簡便寫法的需要,再引入乘法的教學。第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教學乘法算式中第二個乘數的意義時讓學生猜,引發學生好奇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學習活動中來,在“擺一擺”活動中,除了師說生擺這一形式,還讓學生自己說自己擺,學生出現了多種擺法及多種乘法算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第四、把理解乘法意義和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以生活中常見的買商品這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第五、本節課注重學科的整合性,各環節過渡自然,結構緊湊,環環相扣,使學生對每個活動都感到有趣,又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所以,趣味性、主動性、現實性、整合性是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正因為有了這些特點,才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