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
蕪湖市小學數學
優質課評選教案
課題: 鏡 面 對 稱
授課人:
年 級:二 年 級
年11月9日
課題: 鏡面對稱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9頁例3和“做一做”。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2)了解平面鏡成像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對平面鏡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⑵通過假想、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在探究、實驗中領略鏡面對稱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未知。
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數學美。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教學難點:探索鏡面對稱的性質:上下、前后位置不變,左右位置相反。
教學準備:課件、 鏡子、 游戲道具(玩具企鵝、球)。
學法與教法設計:
1、學法:活動探究,觀察實驗,小組合作。
2、教法: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分析。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1、播放“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問題。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嗎?猴子為什么撈不到月亮?
2、匯報:平靜的水面就象鏡子一樣,猴子撈的是天上月亮的倒 影,當然撈不到月亮。水面這個大鏡子真是太奇妙了。
二、初步感知鏡面
1、展示圖片1,認識小寶貝。
2、展示圖片2,你看見了什么?
3、小寶寶的位置有沒有變化?
三、游戲激趣,探究規律
1、導入。
2、請一位同學上臺自由做動作。
3、探究上下前后位置關系。
4、探究左右位置關系。
5、小組活動、匯報。
四、鞏固練習
1、回看寶寶相片,解決問題。
2、獨立完成課本練習,展示交流。
五、了解鏡子的發展史,感受它的用途與美麗。
1、了解發展史。
2、談談用途。
3、課件欣賞。
六、總結拓展
1、談收獲。
2、課外拓展。
七、板書設計:
鏡面對稱
上下前后位置不變
左右位置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