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二年級語文上冊二十三課。這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群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
二、教學目標:
1、能在語境中認讀“良”“縮”、“泣”、“遙”、“尋食”、“健康”、“操”九個生字,會寫“良”“食”。
2、通過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來體驗人物心情,并體會作者的美好心愿,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來。
3、培養學生具有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意識,激發學生寫詩歌的愿望。
三、教學重難點體驗人物心情,感情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聽過馬良的故事嗎?(板書“馬良”,)仔細看,這個良字怎么寫?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在田字格里。看到這個良,你想到了哪些詞?確實如大家所說的,馬良是個善良、刻苦、有志氣的孩子(放課件講故事:他非常喜歡畫畫,可是家里窮,連一枝畫筆也買不起,他多么渴望有一枝畫筆呀!終于,他得到了一枝筆,馬良用這只神筆在墻上畫了一只小鳥,奇怪,小鳥撲棱撲棱翅膀飛了起來,這是一枝神筆呀!馬良用這枝神筆為窮人畫了耕牛、水車、石磨等許多他們需要的東西,這事讓一個壞皇帝知道了,他把馬良抓來,說“馬良,給我畫金子!”馬良在大海的中間畫了好大一座金山,又畫了一艘帆船,皇帝坐上船還不住地喊:“馬良,快畫風!”馬良用神筆在墻上畫了幾筆狂風,頓時,海面上波濤洶涌,大風大浪把壞皇帝的帆船吞沒了。
師:同學們,馬良的神筆畫什么就有什么?神奇嗎?如果你也有這樣一枝筆你會用它畫什么?真有愛心,有個小女孩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那她用神筆來畫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假如》看一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想讀課文嗎,遇到有困難的或讀的不滿意的地方你會怎么辦?(多讀幾遍)真會學習,打開書93頁自己讀吧!
提問:誰來說說小女孩用馬良的神筆畫出了什么?(生說,師版畫太陽 谷粒 雙腿)她畫這些分別送給誰呢?( 出示 小樹 小鳥 小男孩請他們貼上去.那這首詩共幾節?
(三)、再讀課文,體驗感悟
第一小節
師:誰來讀第一節?(生讀)同學仔細聽了沒有,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動作表示嗎?(課件出示“縮”字)老師如果猜對了?你就大聲地讀出來,(出示詞語)你還認識它嗎?一起讀讀——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結合課文邊想邊做動作來記住縮字,看識字的方法真多。現在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寒冷的北風,表演這棵小樹,體驗小樹的心情——(放:凜冽的寒風聲),聽,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刮著,冰冷的雪花擊打在小樹的身上,看,有棵小樹已經縮起身子了——
師: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呀?
師:小樹小樹,你嘆息的什么?
師:寒冷的北風無情的擊打著小樹的身體,小樹越來越冷,小樹呀,你現在最需要什么?(件出示:畫面上出現一輪紅紅的太陽,)溫暖的太陽出來了,你們現在感覺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