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設計
詩化心靈”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凈化學生心靈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線”的思想。學生口念成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憾力,適宜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愿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學生分析
班里的大多數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已初步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通過初讀課文,他們對課文的內容大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疑問。他們活潑好動、愛憎分明、積極思考,對問題敢于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課上,教師為他們創設展示的機會,學生會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內心真實的情感,主動、大膽地參與朗讀、討論、交流。
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9個生字及詞語。
2、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書、感悟、體驗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1、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
2、朗讀詩歌時,注意詩歌的節奏性和詩歌情感的起伏變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墊,激趣揭題。
1、師:上課了,看到你們坐得這么端正,老師獎賞你們聽一個故事,高興嗎?故事的題目叫《神筆馬良》。(講述故事)
2、師:你們聽得可真認真,你們喜歡神筆馬良嗎?說說你的心里話,
師: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很多好事,實現了他心中的愿望。你們想擁有這樣的神筆嗎?
3、師: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因為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寫成了一首詩,想聽嗎?
二、范讀課文,識字學詞。
1、師配樂范讀。
2、師:喜歡這首詩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的課文《假如》,學生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愿讀)
3、生自讀
師:這樣感人的詩歌,你也一定想讀一讀吧!可是地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有句子一下讀不通順該怎么辦呢?
4、師:好,接下來,就請小朋友借助楓葉和蘋果上的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課文。
5、師:孩子們,你們課文讀得這么認真,收獲一定不少吧!
6、出示帶拼音詞語,指名讀。
7、出示單個生字,開火車讀。(開火車把生字讀準送回家吧!)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師:解決了生字這個困難,我們讀詩歌就可以更加出色了!把你最想讀的一節詩正確、流暢地讀給大家聽。
2、師:小朋友,你讀懂了這首詩嗎?假如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文中的小朋友他有什么愿望呢?(指導把話說完整:他用馬良的神筆畫———)
3、師:你能把剛才三位小朋友說的話并成一句話來說嗎?(把話說完整:他用馬良的神筆畫——、——、和——)
四、讀品味,深入感悟。
1、師:我們天天生活在快樂與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處處都是美好,還有許多不幸需要我們去關愛,去幫助。(出示課件)你看,冬天到了,窗前的小樹站在呼呼的北風里,仿佛聽到小樹在說——?
2、師:是啊,小樹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小樹可憐的樣子)
3、師:誰愿意上來扮演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的小樹?學生親身體驗:全體起立,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縮著身子,輕輕嘆息”(在動作模擬中理解縮、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