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學反思
《回鄉偶書》教學反思
在執教《回鄉偶書》這篇古詩時,我也大膽“放手”了一回。這篇古詩內容相對簡單,掃除生字障礙之后,學生們參照注釋,差不多已經弄懂了這首古詩。為了使學生深刻體會古詩的意味,我要求學生們四人一組,匯報詩的意思,然后把這首詩表演出來。接下來的情況,真是讓我有些意外:小組成員中間,明顯的出現了一個個“編劇”、 “導演”、“演員”、“道劇”。第一組粉墨登場了,這個身兼“編劇”、“導演”二職的小組長,帶領著他的組員走到教室中間,這時有一個“蒼老”得稚嫩的聲音開始說話:“我,賀知章,三十多歲離開故鄉……”呵,還有背景旁白。只見這個“賀知章”駝著背,拄著小木棍,我心里微笑著,感嘆著,這時,“賀知章”走近兩個的小女孩,小女孩問:“老爺爺,你從哪里來?” “賀知章”說:“我從京城回來。”兒童問:“你是哪里人?” “賀知章”答:“我是這里人。我很小就離開家了。現在回來了。”兒童說:“那我帶你去你家。”……“賀知章”笑而無語,那笑聲里有很滄桑的味道,我真是詫異,隨后“賀知章”呤起了這古詩:“少小離家老大回……”中間還不忘干咳幾聲,彎著腰退了場,那邊兩孩童嬉戲依舊,笑聲如流……
從這節課中,我發現了孩子們是那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自己的創造,在真實的有情境的實踐中,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他們把自己對文本的個性體驗,淋漓盡致的表達在自己的表演中,這個表演里有他們自己的見解,體驗,積累和創造,而這些正是我們新課程改革所極力倡導的。
《回鄉偶書》教學反思
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先生寫的一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時,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畫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教學時,要使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感悟詩歌情境,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賀知章晚年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詩人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心情難于平靜。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這樣的古詩,對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不容易的,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從情感上得到美的體驗,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我通過介紹詩人的生平,指導學生多層次的朗讀,使古詩節奏,音律明顯表現出來,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我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