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說課稿
(一):說教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縱觀本單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祖國的廣大,我們家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代表名勝。它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為那里山清水秀;是因為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更是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本文作者以清晨與中午兩個特寫鏡頭來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風姿,令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因此,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日月潭的這種美,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九個生字,會寫十二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寶島和渴盼祖國統一的情感。
日月潭是美麗的,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是美的,因此,感受文中的優美語句邊品邊想像那里的美麗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便成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我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至于教法上,教無定法、妙在得法,貴在授法。為了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圖文對照、以讀帶講、品詞斟句等教學手段
(三)說學法。
我國著名大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本課要讓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我在每個環節都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切入,讓學生在書中讀進、讀出。以培養他們觀察和朗讀的能力及他們的愛國情感。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本課,我用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以識字和讀文為主。
主要從“創設情境,初讀感知,學習詞語”三個方面掃清閱讀障礙,真切體會日月潭的美麗。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欣賞美
日月潭是美的,本文以美為線索,貫穿始終。日潭和月潭把湖水分為兩半,很美;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很美;蒙蒙細雨之中,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更美(播放課件)然后配合畫面有感情地范讀全文。在學生感受了日月潭如畫的風景之后,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孩子們,看了畫面,聽了課文,你的感受如何呢?”
或許學生會說日月潭風光秀麗,或許學生會說喜愛日月潭,也或許學生會說想去日月潭看看。那么這種畫面的美代替不了文字的美。接下來的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自由讀讀,并提出兩個問題:首先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學生自由發揮回答問題時,我著重引導以下幾個要點。1.“日月潭在哪?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第一自然段講的就是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因此,便很自然的引入品讀第一自然段。而“群山環繞、樹木茂密、名勝古跡”又是本段的重點詞,這幾個詞我采用想一想、畫一畫、講一講地方法去解決。想想四周是山,中間是日月潭的畫面,自然就能理解“群山環繞”。讓學生畫一畫樹葉,一片兩片不是密,三片四片也不叫密,如果畫的挨挨擠擠密密麻麻,學生自然就理解“樹木茂密”。“名勝古跡”則直接由我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