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及反思
“舉一反三”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精華之一,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竭力推崇的。注意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在培養一種有聯想的、注重靈活運用的、融會貫通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課文最后,我向學生提出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這一問題。學生聽后表現的非常積極,紛紛出謀劃策,這種因文因地而異的文本重組使課堂成為一泓活水,充滿了生命活力。
教學設計總結:
新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主體充分參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閱讀教學強調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獨立的創造性的進行學習活動。經歷科學研究的過程,獲得親身的體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學會與人溝通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不斷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如何改造課堂呢?我想,教材是文本,是傳承文化的有形載體。課堂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場所。讓充滿靈性的人與靜態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孜孜探求的目標。
我執教的這節課由始至終都是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說:“同學們,你們想看老師找的一組圖片嗎?” 我語重心長的說:“是啊,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可是,他們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來說明有風,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們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嗎?”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關系,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