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說課稿
本單元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來編排的,主要告訴孩子們,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敢于懷疑權威,打破常規,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課文篇幅較長,但情節簡單,語言樸實。小小的齒孔中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孩子們會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到發明與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進而使他們從小養成觀察、分析、動手的好習慣。
因識字與朗讀是低年段的重點,因此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是本課的教學的一個重點。而難點而是在朗讀中感受創造的意義。激發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斷實踐,勇于發明創造的情感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認讀本課13個生字,正確書寫課12個字,學習課文1、4段,知道郵票打孔機是阿切爾發明的了解其用處。第二課時,學習課文2、3段。郵票齒孔的故事中受到啟發。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第一課時的目標:
1,認讀本課13個生字,正確書寫課1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郵票打孔機是阿切爾發明的了解其用處。
二年級的孩子對郵票并不陌生,但對于齒孔及相關知識了解不多。課前我會布置學生搜集郵票的資料和發明創造的小故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以上課伊始,我課件出示最早連在一起的郵票和現代帶有齒孔郵票,讓學生觀察發現不同。然后課件出示第一段,學生自由讀,在指明讀,讀后學生說說自己了解到的情況。
然后我以問題“以前的郵票不是挺好的嗎,為什么要給他打上孔呢?”引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抓住“得用小刀裁開”,讓學生初步了解,以前的郵票使用的麻煩,郵票打孔的好處。適時揭題:那么現代郵票上的這些孔是怎么來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郵票齒孔的故事。這樣創設了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欲望。而且識字是第一學段的重點。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課文,提示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這我又設計了三個小步驟:
1、帶拼音識詞。通過范讀、領讀、小老師讀讓學生讀正確。
2、去拼音讀詞。通過開火車讀、打亂順序讀、賽讀讓學生讀熟練。
3、去好朋友識字,出示本課13個生字,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那么讓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就顯得更為重要。所以,我鼓勵學生復習運用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強化常用的,發現又創意的,比如編字謎,編的好的同學,我給與獎勵,激發其他學生的好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