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教學設計
語文思考: 通過引導學生在網絡虛擬的空間站中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人機界面,提供了大規模的知識庫與信息庫,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個性化學習的網絡模式,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只要教師合理、準確地進行指導,學生更容易做到愿意學、自主學、輕松學和互相學。解決問題:學生通過瀏覽網頁,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件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積極地與人交流,學會默讀、自主閱讀、合作閱讀和主題閱讀,學會收集、瀏覽相關信息,質疑、討論有關課文內容的話題。情感與態度: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1.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了教學資料和教學信息的共享,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為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依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對平臺所供的信息進行篩選、組合和應用,強調學生通過瀏覽網頁,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進行豐富多彩的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探究,在廣闊的網絡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滅絕的知識,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興趣與欲望。2.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注重跨領域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朗讀、感悟、多元化的思維能力。 五、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1、教師與學生一起從圖書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和因特網上收集資料,搭建一個“與恐龍的零距離接觸”網站。 2、簡介網站設置:“電影鏈接”——《侏羅紀公園》;“恐龍世界”——介紹恐龍的種類;“恐龍化石”——概括恐龍的起源;“滅絕之謎”——推出恐龍滅絕的種種猜想;“恐龍時代”——再現恐龍往日的輝煌;“恐龍博物館”——在里面可以自主選擇和獲取自己想了解的與恐龍有關的各種信息;還有“眾說紛紜”、“奇思妙想”等欄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大膽想象、自由馳騁的廣闊空間。 3、教學資源:根據教學需要自己設計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方便于教學,此外需要以下資料:《藍貓淘氣3000問》——恐龍專題、《恐龍問答101》、《恐龍時代》、《恐龍的滅絕》、常州中華恐龍園 中華恐龍網 六、 教學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活動目的)(一)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與學生一起從圖書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和因特網上收集資料,搭建一個“與恐龍的零距離接觸”網站。網站中間設置:“電影鏈接”——《侏羅紀公園》;“恐龍世界”——介紹恐龍的種類;“恐龍化石”——概括恐龍的起源;“滅絕之謎”——推出恐龍滅絕的種種猜想;“恐龍時代”——再現恐龍往日的輝煌;“恐龍博物館”——在里面可以自主選擇和獲取自己想了解的與恐龍有關的各種信息;還有“眾說紛紜”、“奇思妙想”等欄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大膽想象、自由馳騁的廣闊空間,這當中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也包括供學生課后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學生和教師一起搜集有關的資料,共同完成網站的建立,同時,在課前學生還應觀看教師的演示操作,了解網站的操作方法、網站的基本內容和網站的各種功能。本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師生共同搭建的網絡平臺,來實現教學資料和教學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學的知識容量。同時,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便利的使用操作,靈活方便的交互方式,為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技術保障,對全面培養學生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