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依據:
《歌聲》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
設計思想:
《歌聲》記敘了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不幸觸礁沉沒,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掙扎。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在海里一邊掙扎一邊唱歌,她的歌聲給了大家勇氣和力量,也引來了救生船,最終救人又救己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含義深刻,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考慮到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點,我設計本節課教學時,是在上節課讀文識字的基礎上,從關鍵句子入手,從關鍵字詞入手,利用多媒體,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品讀,并于讀中悟情、悟中表情,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理解小姑娘的優秀品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課文,聯系實際、合作探究等方法,感受小女孩的英雄品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誦讀體會,感受小姑娘用歌聲給大家帶來的勇氣和力量以及獲救者們對小姑娘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1、用多種形式理解詞語,積累句子。
2、通過朗讀,感悟小姑娘遇險時的堅強和用歌聲傳遞力量的巧妙辦法。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歌聲給人們帶來的求生力量,堅持到底的意志,對求生的勇氣。
教學準備:
1、學生熟讀課文。
2、教學課件
視頻片段:諾曼底號遇難記
ppt幻燈片
配樂:海浪聲 鋼琴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歌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
師:為什么呢?
2、學生談聽歌的感受。(教師運用激勵性評價,給學生表達的信心。)
過渡:歌聲的作用可真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聲》這個感人的故事,一起感受歌聲的魅力。
3、板書課題:歌聲(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創設情景,走進課文
過渡:同學們,那是1920年的一個夜晚,黑暗中,海風呼嘯,一艘巨大的游輪在大海中行駛著,船艙里人們在盡情歡笑。突然,船身劇烈搖晃起來,船漸漸下沉,落水的人在冰冷刺骨的海面上拼命掙扎。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危急的時刻,仔細看,認真聽,用心想,假如你也坐在這艘輪船上,你會怎樣呢?(視屏播放海難)
2、學生說觀看后的真切感受。(無論是一個詞、一句話、一段話,只要表達得準確都可以,都要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
三、深入理解、用心體會
過渡: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么,船上的馬金納叔叔當時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ppt課件展示)
1、自由朗讀,用心體會。
2、教師引領學生說馬金納叔叔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