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jié)課中我應用了交互式教學的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交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從而實現(xiàn)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程改革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生生、師生等多種交互形式的朗讀、評價,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抓住“順從、含著微笑”等關鍵詞語了解王二小機智、勇敢同敵人作斗爭的精神以及敵人的兇殘無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好品質(zhì),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抓住重點詞語、重點句子體會文章內(nèi)涵的方法。
2、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為,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學對象及學情分析:
由于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話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前、我重點考慮如何使學生真正進人課文情境,理解人物行為,感受崇高品質(zhì)。
1.通過感性材料,感知當時的社會背景。既然學生的感情經(jīng)歷與文本描述有較大的差距教師就必須利用一切資料使學生獲得具體可感的間接經(jīng)驗。課前請學生向家人、向圖書去了解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知識、故事,課中提供學生觀看有關日寇“掃蕩”片斷的錄像,課后請學生搜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使學生多方面接觸信息,了解當時的背景,從而激起“親者親,仇者恨的感情波瀾,對王二小等一大批抗日小英雄產(chǎn)生祟敬、欽佩、向往之情,樹立起民族自豪感。
2.通過想象手段,觸摸人物心靈。文學作品的教學應該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教師要改變原來以分析為主的、脫離學生情感的文學作品教學的方式,以想象為手段,去觸摸王二小的心靈世界,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真真切切地體會和感受文學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教學過程:
一、師生在歌聲中交互,激發(fā)學習興趣。
(上課之前在屏幕中播放其他抗日小英雄的圖片)
師:在上課之前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被屏幕中一些小英雄的圖片吸引住了,像張嘎子、潘冬子、海娃等等都是我們大家熟知的也很喜歡的小英雄,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流傳至今的歌曲還在歌頌他,我想把這首歌唱出來,同學們想聽嗎?在唱之前我有一個要求,同學們要認真地聽我唱,聽完后告訴我這首歌歌頌的是哪位小英雄,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師播放課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伴奏,激情演唱。
師:誰來說說這首歌歌頌了哪位小英雄?它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師:人們?yōu)槭裁匆璩醵∧兀拷裉煳覀兙蛠韺W習《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一遍課題。)
二、交互探究,建構新知。
師:(打開書95頁)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在書中作上記號咱們共同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師: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誰在讀課文時遇到了問題可以提出來咱們大家共同解決?
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1、“掃蕩”是什么意思?2、我讀了第3小節(jié)的“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敵人快要走到山口”這句話我不明白當時為什么情況很危急呢?3、王二小不把敵人帶進埋伏圈而是帶到別的地方去不行嗎?4、王二小是個怎樣的孩子?等等)(如遇到其他的問題可隨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