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
☆ 教學目標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專心致志。
☆ 教學重難點
識字讀文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在課堂內引入課外讀本是一種新的嘗試,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形成歸納、總結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
☆ 教學準備
與課文配套的教學掛圖及配套補充讀本《小麻雀和百靈鳥》。
☆ 設計思路
《學棋》這篇課文在語言及內容上都便于學生閱讀和理解,因此教學時并不把理解課文內容和感悟所講道理作為難點來抓。所以在這課教學上,我把重點落實在讀上。
1.放手學生去讀。我們都知道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生活經歷、體驗、個別特點和認知水平。因此,教學時創設了指圖說理和換位人情的環節,引導學生深入讀文想象,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態度的認真思索。
2.引導學生去讀。利用這類文情簡單、易于閱讀的課文,創設學生遷移讀的場景,在學生已經掌握重點獲理后,引入同類教材,形成歸類學習,引導學生用同種思維獨立閱讀,充分發揮出課文作為“例子”的作用。采取這種看似循環往復的方式進行教學,絕不是在同一層面上的重復,而是螺旋式上升。只有這樣由扶到放,由積累到外化,學生才會日有寸進,逐步提高其閱讀能力。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計理念 一、游戲識字,扣題激疑
1.小朋友,你知道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出示幾顆木制棋子。)
2.這個“棋”字該怎么寫呢,請你也來做個造字專家!(學生自由創造并說理由。)
3.揭示謎底(教師板書“棋”。),想想古人為什么這樣造“棋”字?
4.除了老師手里拿著的這些棋,你還知道哪些棋呢?(引出圍棋,簡單介紹圍棋。)
5.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于學下圍棋的故事——“學棋”。(學生大聲讀題目。)
6.讀了這個題目,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板書:誰學棋?跟誰學棋?怎么學棋?結果怎樣?)
7.你的感覺對嗎?讓我們一起打開書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理渭文脈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檢查讀文,隨機正音,指導讀好長句。
3.再讀課文,想想你能解決哪些問題?
4.學生回答,理清文脈:現在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圍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專心的學生后來成為了出色的棋手,而上課老走神的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
三、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1.觀察字的結構,左右合作學習、交流,選出最好的識字方法。
2.匯報交流。
3.習字冊描紅。
這樣的識字教學看來大費貴周章,其實不然,通過造字游戲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同時造字游戲還蘊涵看讓學生關注漢字的構字規律,更好地掌握識記漢字的方法。這樣的識字教學滲透久了,學生學字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去猜想古人這樣造字的原因和規律,達到自能識字的目的。
根據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文意淺顯明了的特點,因此在教學時采用“一切問題從學生中來,一切問題到學生中去”的教法,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了教師過多不必要的講解。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因此,需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一、復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