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四冊《識字1》(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0)生自由交流。
11)老師介紹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在4月4、5或6日。
12)清明節前后人們除了去自己家祖先的墓前掃墓,許多少先隊員和社會上的人還自覺地去烈士陵園去祭拜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犧牲的英雄們,表達對他們深深地敬仰和懷念。同學們,知道清明節前后人們還會做一些什么事呢?
13)師適當介紹:踏青。踏青指清明節前后,人們去郊外游玩,這時候地上的小草剛剛鉆出地方,路邊、野外一片青色,所以叫踏青
14)學生讀詞串:正音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齊讀。(清明青都是后鼻音)
【設計意圖:關于清明的詞語,和我們農村學生的距離比較遠,尤其是“踏青”,學生們并沒有這樣的生驗。即便是“掃墓”我們許多學生也不知道什么叫掃墓,因為農村的許多家長都不知道什么叫“掃墓”,我們農村的口語應該叫“上墳”,這就更需要我們結合圖畫,聯系生活實際去引導學生了解這一知識,鼓勵同學們以后清明節前后踏青,告訴他們和家長去上墳實際上就是“掃墓”。】
3、學習端午詞串
1)(課件出示端午圖)
2)師:請小朋友們看看圖,看看圖上的人都在干什么,想想這是什么節日?
3)學生觀察。
4)交流明確:人們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
5)(課件出示:端午龍舟)
6)師介紹端午: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屈原。同學們看看圖,說說什么叫“龍舟”?
7)生觀察后交流:船的樣子像條龍,所以叫龍舟。
8)師:端午節,我們除了要賽龍舟,還要做意見很重要的事,知道的說說干什么?
9)生:吃粽子
10)(課件出示:粽子)
11)師:喜歡吃粽子嗎?喜歡吃什么餡兒的?
12)認讀生詞:指名正音讀、分小組讀、分男女生讀。(粽子是輕聲,舟是卷舌音)
【設計意圖:“龍舟”是學生一個陌生的詞語,我們身邊并沒有“龍舟”,但借助圖畫,我們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了“龍舟”,同學們觀察后也很容易理解。借助圖畫理解詞語的意思,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非常利于低年級學生突破只是的難點。】
4、學習中秋詞串
1)(課件出示中秋圖畫)
2)師:請小朋友們看看圖,看看圖上的人都在干什么,想想這是什么節日?
3)學生觀察。
4)交流明確:圖上一家人圍在桌子旁,吃月餅,看月亮。這是中秋節。
5)(課件出示:中秋月餅)
6)師:中秋節是哪一天知道嗎?(農歷八月十五)你們都要干些什么?
7)生自由交流。
8)師:看來和圖上的家人都差不多,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明月,知道一家人都在一起叫什么嗎?
9)生交流后明確:團圓
10)(課件出示:團圓)
11)認讀生字詞:指名正音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餅后鼻音,月餅是輕聲)
5、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一共學了幾個我國的傳統節日?(4個)。請大家填空。
(課件出示:今天我們一共學了_____個我國傳統節日,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填空:指名填空、訂正、齊讀
6、讀詞串:
1)生練讀
2)指名讀
3)優秀同學領讀
4)齊讀
【設計意圖:在認讀詞語的過程中,利用圖畫和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全面掃除以后學習過程中詞語方面的障礙,這個基礎是很有必要的。學完了及時鞏固,幫助學生了解到這四個節日都是我國傳統節日,強化對這個知識點的認識,是落實“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知識”這個目標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