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設計
5、指導朗讀:二小光榮地犧牲了,你的心情怎樣?
師:讓我們懷著這種悲憤,這種難過讀一讀吧!
出示句子,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品讀,升華情感。
1、師小結:孩子們,在我們幸福生活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緬懷那些為了新中國而奮斗的千千萬萬個英雄。二小雖然犧牲了,老師相信他卻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聽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聲音低沉、悲憤。
3、品讀兒歌,回味課文。
[設計意圖:在學生在對課文有了深刻的挖掘,品析了詞語,深深地感受到了二小的機智勇敢,敵人的兇殘、狠毒后。再讓學生聽音樂,這時候學生的感受和開始的時候已經不一樣了。如果說開始的時候他們是用耳朵聽,這時候他們應該是在用心去聽,去感受。這時候的讀才是由情導讀,以讀傳情,才是感情的升華。
教材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半個世紀以來廣為傳唱的敘事歌曲,曾經感動了無數的人。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北方山區。敵人向解放區掃蕩,解放區的政府機關和老百姓都躲藏在山溝里。八路軍在山口設下了埋伏圈,王二小——一個放牛郎勇敢地引誘敵人走向包圍圈,最后悲壯地死在敵人的刺刀下。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已學會了許多識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能夠熟練地朗讀課文,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悟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現在的孩子崇拜英雄,可他們并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含義,相反,他們從媒體中盲目地歪曲“英雄”的含義。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小英雄”。他告訴孩子們怎樣的行為才是英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是,二小離孩子們畢竟太遠了,許多孩子對當時的背景一片茫然。如何在鉆透教材的同時,挖掘學生的情感,并由情導讀,以讀傳情成為本課的一個難點。
設計理念:
這是一首半個世紀以來廣為流傳的敘事歌曲,曾感動和激勵了無數的人。詩歌的主體部分給二小著色不多,而是從敵人的兇殘、狠毒方面下筆:掃蕩---屠殺我們的機關人員和幾千老鄉;抓住放牛的二小叫他帶路;把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旁邊。和這樣兇殘的敵人做斗爭,二小能表面“順從”地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死時“臉上含著微笑”,表現了多么大的勇氣和智慧,誰能不為他的英勇獻身的精神而感動呢?在教學課文時,我深深地被課文內容感動了。怎樣把我的感受帶給學生,讓學生也受到感染呢?我選擇了“以讀為本”。把讀設計為四個層次:初讀----理解讀----賞讀----品讀。初讀,讓學生通過自主地識字,把課文讀通,讀順。在能準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再理解讀,通過抓住重點的詞句,了解敵人的兇殘,狠毒,為學生在感情上作好鋪墊,憎恨敵人,敬佩二小。再看課件展示背景,讓學生更深一步了解侵華戰爭給祖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渲染氣氛,更深地挖掘課文內涵。讓學生融于課堂,激發他們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時候讓學生賞讀,孩子們都懷著滿腔的憤怒,讀得義憤填膺。孩子的心靈已于課文融為一體,產生了共鳴。仿佛那個離我們早已久遠的年代就在面前,仿佛我們親眼目睹了二小犧牲。他們的心里充滿著憤怒,充滿著對二小的崇敬。此時此刻,再叫學生賞讀課文,把整首兒歌的賞讀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品讀,老師深情的總結,讓學生聽音樂品讀兒歌,回味課文,余音繚繞,仿佛二小的聲音久久回味在胸間,回蕩在教室里,讓孩子們完全融于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