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 蘇教版第三冊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觀察圖畫體會字義,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圖畫體會字義,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學會本課生字“亭、停、聞、鳴”。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這節課,我們學習識字7 (板書)。
2、口述目標:這節課我們的任務是看圖學習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二、看圖領會字義識字
1、投影出示第一幅圖。(把字蓋上)
(1)師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出示“亭”,這字誰會讀?它跟我們以前學的哪個字有點相似?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2、出示“鳥”字。
(1)“鳥”字的樣子像不像圖上小小鳥?寫“鳥”要注意什么?
(2)小結:“亭”就像亭子,“鳥”就像小鳥,我們把這類字叫做象形字。
(3)以前我們學過這樣的字嗎?指名說說。(石、川、燕……)
3、投影出示第三幅圖。
(1)師問:誰能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師邊講述邊板書:停。
(2)告訴學生:“停”是由“人”和“亭”組成的,表示人到亭子里休息。
(3)“停”這個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4、投影出示第四幅圖。
(1)師問:圖上這個人在干什么?這個字誰會讀?它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2)“聞”表示什么意思?
5、投影出示第五幅圖。
(1)師問:這只鳥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誰知道“鳴”表示什么意思?
(3)小結:“鳴”這個字是把“口”和“鳥”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前面我門學過這樣的字嗎?這些字叫做會意字。
三、指導書寫
1、學生看筆順圖,描紅。
2、反饋檢查:說說“鳴、聞、停”的筆順。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寫。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上完成《習字冊》(部分)。
2、課后看圖熟記這些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并能背誦。
2、學會生字“耳、但”,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指名看圖認讀生字。
2、指名看圖上黑板書寫生字。
二、指導誦讀,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生字讀音。
(1)帶拼音認讀。
(2)去掉拼音認讀。
3、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
4、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看圖,想想這首詩寫了什么意思?
5、反饋討論:
(1) 這個人來到小亭邊做什么?
(2) 為什么他只聽到鳥叫聲,而看不見鳥兒?
6、再次朗讀,讀出樹木茂密,環境清幽的意境來。
7、背誦詩歌。自己背誦,同座位互相背誦,指名背誦,齊背誦。
三、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卡片認讀“耳、但”,并指名書空筆順。再集體書空。
2、學生看筆順圖后描紅這2個生字:耳、但。
3、指名口頭一字開花。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上完成《習字冊》(其余部分)。
2、課后完成《同步測試》。聽寫本課的詞語。
板書設計:
識字6
亭——停
象形字 耳——聞 會意字
鳥——鳴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