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課題:17 登鸛雀樓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雀、樓、依、入”等8個生字,理解詞語:白日、千里目、一層樓、(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結合上下文和實際了解課文中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初步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
三、理解詩句,背誦古詩
四、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 2、《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1、過渡:那么,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課件) 3、走下臺去,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給予個別學生以幫助。 4、檢查初讀情況示: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指名讀古詩同桌互說詩意。背誦古詩(1)1.認讀生字。
樓 入 窮 目 更 欲 鸛 雀 依(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田字格中范寫難寫的生字 1、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覺得怎樣? 2、讀課題。 1、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3(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2)認讀詞語,討論一些難懂的字詞。(3)指名或男女生選讀一句話。齊讀課文。開火車讀。同桌互說詩意練習背誦古詩。 1、“開火車”認讀生字。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幾個,告訴他們是怎樣認識它們的。 2、找出認為難記的生字,大家一起討論:怎樣記住它,怎樣寫好它? 3、在《習字冊》上把生字描紅、仿影、臨寫。 看圖想象畫面,激發興趣。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古詩的韻味。練習背誦古詩。學會書寫生字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教學課題:美麗的丹頂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⒉學會本課遙、顯、傳、所等10個生字,認識“硬耳朵、虎字頭”兩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結合上下文和實際了解課文中詞的意思)⒊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體會丹頂鶴的美麗。 重點與難點:⒈識字、寫字。⒉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 分體會丹頂鶴的美麗。 課前準備:課文錄音、圖畫、生字卡片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錄音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課堂上來了一群客人,出示掛圖,猜猜它們是誰,想和它們交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