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教學設計及反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板書。
展翅飛翔
逗人喜愛高雅
傳說引吭高歌
旅伴
⑵、指名學生讀,全班齊讀。
⑶、播放丹頂鶴的錄像,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第四自然段。
⑴、出示詞語卡片:第二故鄉(學生齊讀)。意思是:指除故鄉外生活居住的時間較長的地方。
⑵、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國的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
學生發言,教師出示詞語卡片:
三五成群無憂無慮整整一個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師小結:丹頂鶴是世界上的一種珍稀禽類,也是瀕危動物。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僅存2000余只,其中70%生活在我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黑龍江省的扎龍和江蘇省的鹽城建立了一北一南的兩個自然保護區,是供丹頂鶴棲息繁殖的場所。丹頂鶴常和松樹一起被認為是長壽的象征,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三、總結全文。
四、課堂練習。
填空:
1、丹頂鶴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____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____寶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2、丹頂鶴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____,____地生活著,要在這兒____整整一個冬天。
五、聽課文錄音,播放丹頂鶴錄像,初步培養學生自覺保護丹頂鶴的意識。
六、齊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
七、課外拓展
1、觀察,寫話。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用幾句話把它的外形特征寫下來。
2、課外查找資料,交流我國還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板書設計:
20、美麗的丹頂鶴
外形美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美
羽毛白
脖子和翅膀邊黑亮麗
頭頂鮮紅
展翅飛翔
逗人喜愛引吭高歌高雅
傳說旅伴仙鶴名字由來
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文章中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生動,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適合朗讀、欣賞。本課例的設計運用錄像、插圖、涂色、朗讀等手段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導”而不“牽”,鼓勵學生自讀感知、感受、感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借助錄像、掛圖,巧妙地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如播放丹頂鶴飛翔的錄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詞語,看到丹頂鶴美麗的外形,激發他們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人們不僅喜愛丹頂鶴,而且還保護丹頂鶴,培養學生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二、品讀課文,讀懂課文,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在語文課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本文通過品讀、解讀重點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法,誦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了解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并讓學生通過口頭描述、動手涂色的過程中,使他們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使語感得到培養。教師還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丹頂鶴美麗的外形,理解詞語的意思,使學生讀懂文章,體會到人們不僅喜愛丹頂鶴,而且還有保護丹頂鶴的情感——即課文的主題。體現了“以讀為主,以讀感悟、以讀感知”的教學方法,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