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1、認識“齒、枚”等13個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中感受創造的意義。激發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斷實踐,勇于發明創造的情感。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1、各種精美郵票的圖片及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圖片。
2、本課11個生字詞(帶拼音),13個生詞(不帶拼音),13個生字(不帶拼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各種精美郵票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板書:郵票)
2、出示“黑便士”圖片與現在的郵票的對比圖,請學生觀察兩枚郵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板書:齒孔)
師:別看這小小的齒孔,它的發明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板書: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小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字詞
1、輕聲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教師巡回,個別指導。)
2、學習生字:
⑴ 小老師帶讀帶拼音的生詞。
⑵ 開火車讀不帶拼音的生詞。
⑶ 男生女生競賽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3、鞏固生字:
游戲:看看、聽聽、找找(規則:老師出示實物、做動作或說字謎,讓學生找出相應的生字,舉起來。)
三、精讀感悟
1、小朋友的生字學得又快又好,真聰明!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幫我解決一個問題。讀了這一課,有個問題搞不明白:究竟是誰發明了帶齒孔的郵票?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3、找到答案了嗎?
4、意見不統一。分成兩組(“阿切爾”小組和“先生”小組)自由爭論。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或段落說明觀點:
⑴ 先請“先生”小組的同學們說說你們的看法。
⑵ 師:看來“先生”小組的同學們主要是根據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判斷出是那位先生發明的。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一段(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學習第三自然段)。
⑶ 請“阿切爾”小組的同學們說說你們的看法。
⑷ 師:看來“阿切爾”小組的同學們主要是根據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判斷出是那位先生發明的。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一段(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學習第四自然段,看圖引導朗讀,板書引導,比較讀,男女比賽讀,個別讀等)
⑸ 師小結:那位先生愛動腦筋,在遇到困難時,相出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方法解決了難題,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想到要去發明一臺機器,讓所有的人都享受到這種方便。阿切爾首先是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吸引”一詞看出),阿切爾是生活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斷實踐,最終為大家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
⑹ 動手撕郵票,感受阿切爾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請學生談感受)
⑺ 你想對阿切爾說些什么?
四、拓展
師:其實我們只要作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生活,也會像阿切爾一樣,發明出能給人們帶來方便的東西。你們在生活中還遇到了那些不方便?有沒有想過發明點什么來解決它?(學生自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