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主動認識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感悟重點詞句,了解郵票打孔機的發明過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郵票打孔機的發明中受到啟發,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探究的科學道理。
二、重難點:
重點:感悟重點詞句,了解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
難點:從郵票齒孔的發明中,懂得發明與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觀察、分析、動手的好習慣。
三、課前預習:學生收集郵票,了解郵票,自主識字。老師準備郵票、信封、小刀、別針等。
四、教學流程:
(一)、借助實物圖片,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貼在信封上的小圖片是什么嗎?(引出郵票),寄信時都要貼上一張郵票才能寄得出去。
簡單介紹課前收集的郵票。談談郵票。老師也帶來了兩枚郵票,比較四周邊緣有什么不同?(引出齒孔)
這郵票齒孔間還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揭題:郵票齒孔的故事
(二)、自讀故事,檢查預習
1、按要求自讀:(1)借助拼音,讀通故事,分好自然段。
(2)讀完后,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呆會老師有幾個小問題考考你。
2、檢查預習:
(1)考考小問題
(2)找詞語游戲,游戲要求小朋友仔細看老師表演,然后在文中劃找詞語,并寫上序號。
(3)校對劃找的詞語,認讀詞語。
(4)識記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三)、讀重點詞句,悟讀課文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阿切爾是怎么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從中你悟到了什么?
2、讀第四自然段,感受阿切爾的科學態度。
(1)哪句話寫出了阿切爾善于觀察生活小事。
出示: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理解什么叫“吸引”想象生活中你有沒有被什么舉動吸引住?
3、那個人什么舉動?讀第三自然段,感受那個人的聰明。
此時此刻,阿切爾產生了一個想法,出示想法,讀想法。
4、阿切爾怎么就能想出這辦法的呢?這要追溯到當時郵票的缺陷上,課文那幾個小節告訴我們當時郵票使用的不方便呢?
5、讀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當時郵票的不方便
師:用小刀裁郵票使用起來多不方便,用別針刺也不是長久之計,要是有一臺機器代替人工操作,該有多好!
6、接著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打孔機造出來了,帶給人們多大方便,感受方便
師:郵票打孔機的發明,不僅應用于郵政事業,而且廣泛推廣于現實生活中,你能舉例說說嗎?
(四)、深化情感,讀寫結合
1、小朋友,阿切爾為什么能發明出郵票打孔機?難道阿切爾天生就是發明家嗎?你從阿切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寫一寫你的感受:———————————————————
2、評一評感受,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就成了自己的名言。老師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道路上,記住這些名言,并付之行動,說不定不久的將來,發明家就在我們之中誕生。
(五)、課外拓展,激發集郵的愿望
1、讀讀受生活小事的啟發,從而有所發明的故事。如《鋸的發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
2、讀課后的《我知道》,了解集郵的作用,激發學生集郵的愿望。
(六)、寫字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