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1、認識“齒”、“枚”等13個生字,會寫“仍”、“便”、“使”三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3、懂得生活中要用心思考,不斷創新,善于探究。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小刀、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黑便士郵票)誰知道這是什么?(板書:郵票)
2、(多媒體出示:現在的郵票)說說這兩枚郵票的區別。(板書:齒孔)
3、補齊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字:
(1)、(多媒體出示帶拼音生字)指名當小老師帶讀。
(2)、合作認識生字。
(3)(多媒體出示去拼音生字)開火車讀生字。
(4)、鞏固生字:
實物識記:刀;動作識記:裁、撕;名稱識記:倫敦
3、寫字指導:
(1)、謎語:借一半,扔一半(仍)。
(2)、師范寫,說寫字方法。
(3)、找出另外兩個單人旁的字:使、便。
(4)、配樂。生書寫。要求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三、朗讀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帶齒孔的郵票是誰發明的?
2、指名答。意見不統一,認為是阿切爾的同學坐一起,認為是那位先生的同學坐一起。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找到各自的理由小組討論。
4、分組討論:
(1)、認為是那位先生的小組陳述理由,讀出相應的自然段。
(2)、認為是阿切爾的小組陳述理由,讀出相應的自然段。
5、導讀第四自然段。
(1)、讀“阿切爾被那位先生吸引住了。”一句。
(2)、看圖說說從哪兒可以看出阿切爾被“吸引”住了。
(3)、指導朗讀。
(4)、讀第四自然段。
6、滲透德育: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用心發現,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會像阿切爾一樣發明出許多東西的。讓我們來感受阿切爾的發明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吧!(學生動手撕郵票)。
四、拓展:
1、(多媒體出示課后:我會讀)學生讀,說說知道了什么。觀察文中的“大龍郵票”和“大熊貓郵票”。
2、(多媒體出示多枚郵票)學生觀察,老師講解。
3、學生動手設計郵票。展示。
五、作業:將自己設計的郵票內容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