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三單元教案
四、布置作業: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資料,相互學習。
3、在摘錄本上積累詞語。
教學后記:
《北京亮起來了》一文中,好詞佳句連綿不斷,如同一桌美味佳肴。如何讓學生理解、體悟語言的美,并內化運用呢?
一、圖文結合,理解詞意。首先除讀課文后,學生對文章描寫的北京的夜景的輝煌與美麗有了初步的體會,但如果落實到一個個詞當中,是不甚了解的,甚至還會張冠李戴。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環節:找出讓你感受到美的詞語,想想大概的意思。在檢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你找到了哪些詞語,大概是什么意思。接著我出示了與段落內容相對應的圖片,讓學生用段落中的詞語來配,如出現夜燈下立交橋的圖片,他們立即說了“川流不息、華燈高照、燈光閃爍”等詞語,并且對應圖片說了自己的理解。至此,學生應該很好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二、反復誦讀,表情達意。理解了詞語,就要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好課文,通過朗讀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來。在朗讀中,在統一朗讀基調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課文,然后指名讀。因為前面鋪墊到位,所以學生在朗讀時很能體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如“川流不息”這個詞,有在“川”字后面適當拖長的,有強調“不息”的,很有特色。所以在整篇文章朗讀中也就顯得聲情并茂,音韻和諧。
三、遷移練習,內化運用。這么多的好詞怎樣學會運用呢?造句顯得太枯燥了。我出示了深圳的夜景圖片,先讓學生說說,你能給深圳的夜景來配配文中的好詞嗎?說了以后,再讓學生選擇一張圖片來寫一寫,用上文章中的詞語,效果很好。
語文園地三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內容,并學會運用能發現詞語內在聯系。
2、練習積累。
3、自己通過觀察、咨詢或查閱資料,了解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物產、名人以及家鄉近年來有哪些變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要引導學生發現每組的兩個詞中含有同樣的兩個字,第二個詞是在前一個詞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字,兩個詞的意思不一樣。
2、接著引導學生發現,左邊一欄的每一組詞,前一個表示活動(動作),后一個表示完成活動(動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機”,“灑水”要用“灑水車”,“集郵”要用“集郵冊”。右邊一欄的每一組詞語,前一個表示物品(東西),后一個表示場所。
3、在學生發現詞語規律的基礎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練習,如:
游泳 ____ 火車 ____
洗衣 ____ 服裝 ____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是通過反義詞的形式,認識九個生字,同時也有自主發現漢字的反義關系、積累反義詞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驟操作:
(1)學生讀讀認識的字,并借助拼音讀讀不認識的字,看看每組里兩個字之間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