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三單元教案
(一)清晨
1、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清晨的日月潭。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來學。(找好詞、想畫面、美讀課文)
2、討論交流:
你覺得哪些詞特別好?(學生匯報交流)
3、理解“隱隱約約”.
(1)讀句子,這樣的畫面你們能想象得出來嗎?
(2)看課件,像這樣看起來不太清楚,不很明顯就叫“隱隱約約”。
(3)讀好句子(輕輕地、慢慢地,讓人感覺清晨的沉寂)
4、指導朗讀(指讀——師范讀——指讀點評——齊讀——背誦)
(二)中午的日月潭
過渡:中午的日月潭有時太陽高照,有時細雨綿綿,你喜歡哪一種情景呢?——用剛才的方法選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自讀
2、匯報交流,隨機教學。
(1)晴天的日月潭
a、找好詞(太陽高照、清晰、展現)齊讀。
b、整個日月潭的美景會有哪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湖水、湖面、游人、周圍會怎么樣?)
c、交流
d、課件出示陽光下的日月潭
e、朗誦指導
(2)雨天的日月潭
a、下雨時的日月潭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課件出示)
b、找好詞,理解“朦朧”(從文中找反義詞:清晰;課件對比理解)
c、朗讀指導
(3)男女生分讀晴天、雨天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
(4)小結: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樣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樣的朦朧,富有詩意。這讓我想起了蘇軾贊美西湖的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我想蘇軾要是到過日月潭,也會寫這樣一首詩來贊美它。(三)總結朗讀
小朋友,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僅是中國臺灣人民的驕傲,大陸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讓我們再次走進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讀一讀。
四、拓展升華
1、除了課文中描繪的清晨、中午、雨天的美景外,你還能想象出其他時候的日月潭美景嗎?(課件出示日月潭圖片:日出、月下、晚霞、春天……)
2、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后記:
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上課時引導學生積累課后所列詞語外,還請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寫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狀、名稱的由來,描繪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易使人入情入境。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這堂課我借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如:“薄薄的霧”這個詞語,學生通過看圖感悟到霧的美、薄、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同桌討論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是設想往往與現實不同,可能問題在學生的基礎與教師的教法上,我會今后注意摸索。《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了而沒有“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