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表演貫穿課堂 ——《狼和小羊》設計啟示
主體教育論認為:“犯錯是孩子的權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現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點。”從課堂實踐來看,學生的表現欲特別強,他們喜歡表演,渴望表演,他們把表演當作一種游戲,可以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它們都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潑好動的兒童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表現欲,他們非常喜愛表演課文的活動,正在情理中,十分符合小學閱讀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二、表演可以更好地學好語文
課堂上表演是學生創造性的閱讀,把書讀活。“在編演的過程中,大量的語文實踐是積淀語感、喚起想像與聯想的最佳機遇。”學生將書本上的語言文字進行內化,轉化為適合表演的口語化語言。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奇心驅使他們進行深入的學習、求知,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把這生活表演搬入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老師精選適合的內容,以全新的感覺走進課堂,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語境中步入閱讀過程,調動愛學語文的情感。表演是課程內聽說讀寫的整合,是各個學科的有機整合。是對文本的再加工、深加工。是一種全息的、全方位的學習語文的方式。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把表演帶入課堂,一改學生被動閱讀的地位,促使學生多動腦多動手,主動參與閱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有利于展示學生自己的才華。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得以實現。那么如何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故事性強的文章,來恰當地運用表演,讓表演走進課堂,深入課堂,這將是我們教師積極追求和努力探索的。
三、編演課本劇是學生語文綜合實踐的一種很好方式
編劇,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排練,讓學生在動中發展;表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評價,讓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
課本劇表演后,要引導學生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努力創設老師、個體、小組、群體評價學習成果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總結了經驗,又知道了不足,為以后更加成功地編演課本劇提供了一面鏡子。
要想表演好,單靠語文學科的知識技能是不夠的,它需要各個學科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它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四、表演可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表演可以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語言表達和非言語表達能力。
表演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全身心的感受,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演,“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刻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養。教育心理學認為教育目標可以分為三大類,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而課文表演恰恰能兼顧三者,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兒童的認知發展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把語言文字轉化為表演藝術,是發展學生形象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的獨特方式。學生興趣濃,演得活,演得新,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表演中求知,在表演中求發展,讓表演為語文學習服務,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