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6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案
課前思考:
當我讀完這一課的詞串,隨即想起六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愛你啊,祖國》的第一小節:
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
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
當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著盎然的春色。
因為是整個系列的教材,我相信編者在此是有通聯之處的。而這組詞串的排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四行分別為祖國的四個典型區域:塞北草原、江南海濱、南國海島、西藏高原,其行程方向為:北→東→南→西。而除駿馬對杏花略顯不夠工穩,其中一二、三四又分明兩兩相對。所以若按列來讀自然又是一番發現:每一列詞語都屬一類:第一列:區域的代表事物(塞北的駿馬、江南的杏花、海島的椰樹、高原的牦牛);第二列:各區域的典型氣候特點(塞北多秋風,江南多春雨、海島多驕陽、高原多冰雪);第三列:概括了我國的地貌特征:西高東低、南熱北冷。
配合詞串,課文有四幅插圖:
第一幅:秋日的草原,天高云淡,“疾風知勁草”,更顯駿馬的瀟灑。隨那奔騰的馬群涌來的還有那悠揚的馬頭琴聲,騰格爾的《我的家》早已縈于耳際。而孩子們更多的可能回憶起去年的《草原的早晨》。
第二幅:一幅優美的水鄉圖,自然使孩子們想起《水鄉歌》。而那煙雨蒙蒙中,又有多少吟誦江南的詩句如絲如云般牽著你的心兒,醉心于此。
第三幅:經典的南國風情,對于北方的孩子們來說,那是一個天堂一樣美麗的地方。因為那里沒有寒冷,有的只是驕陽和白沙,還有那像傳說一樣神奇的清涼的椰子。
第四幅:綿延的雪山本身就是一種神圣,那“長發”的牦牛更讓她有了一份圣潔。“高處不勝寒”啊!
結合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可彌補地域帶來的陌生。當然如果有多媒體的介入,一切會更豐富起來。
本課采用的方法是詞串識字,這種識字形式所安排的內容,分別看,是排列整齊的幾組詞語;(駿馬 秋風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樹 驕陽 海島 牦牛 冰雪 高原)連起來讀,則意義上有聯系,又押韻上口,便于記誦。這樣安排意在使識字與人文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
(一)、情境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地形各異(出示地圖),有一望無邊的塞北,有桃紅柳綠的江南,有驕陽似火的海島,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們就一起乘飛機到祖國的這四個地方旅游。在登機前,讓我們先去買票吧。
(二)、初讀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8頁,自由讀詞語,讀準字音,讀通順。這樣,你就可以獲得機票。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讀——全班跟讀
你覺得你能讀準字音的,站起來讀。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讀,看能不能讀準確?分小組讀。
4、一行一行能讀好了,相信你們全文一起讀也能讀好。全班齊讀(評: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呀,每個人都拿到了飛機票,現在,我們可以登上飛機開始旅游了。)
(三)、精讀
過渡:飛機起飛,你們想先飛到哪去看看呢?
1、學習“駿馬秋風塞北”
(1)、(出示圖畫)在一望無邊的大草原上,誰是主角?(馬)(出示馬圖)什么樣的馬叫駿馬?指答你能看著這些好馬,讀好這個詞語嗎?指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