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教案
生:秒表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時間。
生:彈簧稱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重量。
生:溫度計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溫度。
生:皮尺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距離。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尺子、秒表、溫度計等都是測量工具。它們都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認識事物。
師:快下課了。最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66面的挑戰自我,完成下面的“試劍石”。
(同學們做練習,下課)
第二課時
(制作自轉旋翼,繼續訓練使用秒表的技能)
師:(出示自轉旋翼)同學們玩過它嗎?
生:玩過。
師:(教室里在2米高處自前向后拉了兩條黃線。教師將自轉旋翼舉到黃線處)我放手它會怎么樣?
生:會降落下來。
生:它會一邊轉一邊下降。
師:我們試試看。(松手,自轉旋翼旋轉著降落下來)
生:真的!
師: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
生:小轉子。
生:小飛機。
生:降落傘。
生:直升飛機。
生:哈哈,應該叫直降飛機!
師:同學們起的名字都不錯,想不想知道科學家叫它什么?
生:想!
師:這個東西像直升飛機上面的機翼,叫旋翼。直升飛機的旋翼是馬達帶動著轉的,而這個卻是自己旋轉的,所
以叫自轉旋翼。(板書:自轉旋翼)
[反思:感覺這里用“自轉旋翼”這個詞有些生僻,不如用同學們公認的一個名稱還好。]
師:我們都來做個自轉旋翼吧?
生:好!
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制作方法)注意,有三個要求不能改變,第一是紙的大小不能改變,用老師發的紙
。第二是放飛時都從2米高度降落,這兩條線的高度就是2米。第三,它要能旋轉,我們不能把它揉成一團往下扔
,它就不叫自轉旋翼了。其它方面同學們可以任意創新。制作完就開始用秒表測量它下降的時間,每人放飛三次
,并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好,下面每個組分別派人來領取紙、回形針、剪刀、秒表和實驗表格。開始
!
(同學們開始制作自轉旋翼,做完后分小組測量降落時間,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時間約20分鐘)
[反思:從效果來看,這個環節處理得不太好。開始時,同學們都在各自制作自轉旋翼,慢慢地,個別差異就出現
了。有的同學速度快,有的同學制作得慢。先做完的,就開始放飛并測量下降時間。而這種測量活動一個人是做
不好的,測量的顯得手忙腳亂,后做完等待測量的十分不耐煩,測量的準確性不高,有的小組還沒有全部完成。
究其原因,是教師的指導和要求不到位。今后教學時,教師要明確指出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先做完的要幫助還沒
做完的同學,然后大家合作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工作,4人小組內可以分別設置放飛、測量、記錄、指揮等不同的崗
位,并做到崗位輪換。這樣既能培養合作精神,又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師:停!哪些小組測量完了?
生:(大部分小組的同學舉手)
師:下面我們來計算每個同學的最后值。沒測量完的就用已經得到的這一部分數據。還記得求最后值的幾種方法
嗎?
生:求平均數。
生:還可以算中間數。
師:是確定中間值。還有呢?
生:看有沒有兩個一樣的數。
師:對。現在開始確定最后值,將結果填在記錄表中。
生:(各自計算、填寫最后值)
[反思:同學們大多用取中間值的方法。兩個相同的數難以得到;求平均數的方法同學們大多覺得煩瑣,而且對于
分、秒這樣的帶兩位小數的數值,他們還不會計算平均數。所以,今后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取中間值這個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