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教案
比實驗規則的形成、第三課時實驗計劃的制定等環節中,顯示出老師在教學中有點放不開,有怕的感覺:怕放開
了收不回來;怕形成不了結論;怕預定的教學目標完不成。所以,牽著學生走的情形隨處可見。新課程理念告訴
我們,答案不是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同學們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的新知都是教學的成果。
認識科學的目的不完全在于知識的數量和準確程度,而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探究過程能力的培養。在課
堂上還應該鼓勵學生多發表個性化的語言,暢所欲言,避免急功近利、牽著學生直奔目標的思想,這樣才能讓學
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切實提高。
教師要為兒童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和動機,只有讓他們愛科學,才能更好地學科學、
用科學。《自轉旋翼》這個教學內容可以用“舉辦自轉旋翼大賽”的形式引入,符合兒童喜歡比賽,樂于競爭的
年齡特點。探究過程基本上可以按照“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和假設-計劃與組織-設計與制作-事實與證據-整
理數據-表達與交流”的一般探究程序進行,適當地強化“提問”和“定量測量”的環節,凸顯二級目標的培養
。
另外,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作了有益的嘗試,對沒有與“大部隊”一起完成教學活動的部分學生如何處理
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這些都是有待于科學教師們不斷探索的新課題。]
2、降落傘
一、做傘玩傘,自主發現問題
師:我剛才仔細看了一下,課前讓大家準備的材料大家都準備得很充分了,現在我們就利用這些材料做一個簡易
的降落傘,有問題嗎?
生(齊聲):沒有。
師:好,很自信!以前做過嗎?
生:我做過,用塑料袋和夾子做的。
生:我也做過,用一個手帕和線,還有透明膠帶(做重物)。
生:我和哥哥一起玩過。
師:玩過就有經驗了,可以幫助沒做過的同學,其他同學可以參照課本第51頁的制作方法,試著每人都來做一個
簡易的降落傘。(學生自由制作,老師仔細關注著每個孩子的進展情況,5分鐘后,有的孩子基本完成了。)
師:做好的同學玩一玩,看看自己的降落傘做得怎么樣。(越來越多的同學制作好了,并自由玩起來,有幾個孩子
想站到椅子上以獲得更高的高度,老師示意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一會兒,所有的同學都玩起自己的降落傘
,但有的效果明顯不好,自己又試著進行修改……)
師:來,介紹一下,你的降落傘做得怎么樣?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和發現?
生:我的做得還可以吧,覺得很好玩。
生:我這個落得太快了,一松手,它一下子就掉到地上了。
生:老師,我和趙明的降落傘比賽,他的降落傘下降得非常慢,是不是因為它那個筆帽(作重物)很輕?
師:你們是怎么比的?是不是比得不公平?
生:公平,我們是從相同的地方一齊松手的。
師:你們想得很周全,注意,比的時候一定要從同一高度放傘。好,發現問題了!
生:老師我這個也用筆帽墜在下面,落得也還是很快的。
生:我還發現張明珠的降落傘做得非常好。
師:好在哪里?
生:飄得很慢,好像是因為它的那個塑料袋比較大,所以受到的空氣浮力就大。
師:你想得比較深刻,已經是從受力的角度進行思考了,你的發現值得繼續研究。
生:老師,線的長短好像也不一樣。
師:你可以再說具體一些嗎?
生:我看到劉昕的線比我的線長,下降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