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固體在水中的一些性質。
2.認識固體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現象,意識到固體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輕重決定的。
3.了解把固體從液體中分離出來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認識固體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現象。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透明的水槽、水、石塊、木塊、食鹽,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瓦,火柴等。在科學器材超市給每組準備盛有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水的水槽一個,燒杯3個,毛巾,玻璃杯,漏斗,濾紙,漏勺,玻璃棒若干……
2.學生準備:能放入水槽的固體,食鹽、白糖、沙土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一小燒杯溫水,一勺食鹽,把食鹽(固體)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并說出看到的現象(先下沉,一會不見了)。
然后問學生,把其他的固體放入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導入并板書課題:把固體放入水中。
(二)活動探究
1.猜想
組織學生猜想自己準備的各種固體放入水中的現象。
2.實驗
(1)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小組同學補充,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點撥提示。
(2)指導填寫實驗報告單的“實驗名稱”和“實驗材料”。
(3)教師演示實驗,分別放入個別固體,重點突出“放”。指導填寫實驗報告單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
(4)材料員根據需要,到科學器材超市選器材,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5)學生實驗,教師指導。
3.匯報交流
重點交流把固體放入水中的現象有下沉、上浮、溶解等,了解固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固體的大小、輕重沒有關系。
(三)提問質疑
根據上面的實驗,同學們有什么疑問或者問題嗎?
教師根據學生提問質疑,引導學生現場解決,教師并相機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么小小的螺絲釘會在水里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呢?
2.在一杯水里放鹽,是不是放多少,水就溶解多少啊?
(四)研究分離
1.讓學生把剛才放入水中的固體想辦法分離出來,學生可以再次到科學器材超市選器材。
2.匯報分離方法,重點是過濾、沉淀和蒸發等。
3.課前的小燒杯已經結晶出了食鹽晶體,展示給學生看。
(五)生活應用
1.引導學生回顧、交流生活中的沉浮和溶解的應用。
2.教師出示幾幅圖片:
(1)清澈見底的小河,漂浮著垃圾的水面;
(2)人們利用救生圈學習游泳,我國自主研發的打撈船,輪船的鐵錨沉入水底穩定輪船,潛水艇可以自由沉浮;
(3)幾道可口的好菜也是利用固體的沉浮和是否溶解于水的性質做成的。
(六)小結評價
(七)課下延伸
課下利用固體能夠溶解和分離的性質,根據課本34頁的制作方法做一個結晶分離實驗,制作一個彩色樹枝。
五、附:實驗報告單
小組科學報告單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