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教案
7、講解:一些國家規定企業必須把包裝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超出標準就判為“過度包裝”,應該受到處罰。像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樣一些禮品盒的包裝的體積超出商品總體積的50%以上的包裝垃圾,我們稱之為過度包裝。城市調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過度包裝。
8、分組討論:過度包裝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環境嗎?我們怎樣來看到廠家過度包裝的行為,你想對商品生產廠家說點什么?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怎樣選擇商品包裝?
9、學生匯報、小結:過度包裝既浪費了紙張、木材等寶貴資源,又增加了垃圾量產生環境污染,同時還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包裝在生產過程中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真是得不償失,我們應該改變消費觀念,購買綠色環保的商品包裝,堅決抵制過度包裝。(板書過度包裝的害處。)
10、填寫給商品生產廠家的建議。
三、廢棄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談話:有些東西已經用過,好像可以丟棄,仔細想想,會不會還有其它的用處呢?
2、教師出示一根包裝繩:你能舉出10種重新使用一根包裝繩的方法嗎?
3、引導學生繼續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玻璃瓶、塑料袋、舊報紙、空罐頭、舊圖書、舊玩具、舊衣服等。)
4、思考問題: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處?
5、小結:如果我們注意收集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創意制作,不但省錢,還節約資源,減少垃圾,更具特色,作為禮物的話,還能表達自己的誠意。
四、總結、拓展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板書課堂收獲)
2、課堂思考:有人說“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財富”。你同意這句話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3、介紹國際環保理念“三r”減少浪費(reduce)、物盡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板書設計: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裝的作用:便于保存、運輸、計量、標識、衛生、美觀。
過度包裝:浪費人力物力資源、增加消費者負擔、增加垃圾量、造成環境污染
課堂收獲:減少商品的包裝以及廢棄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減少垃圾的數量。
4、分類和回收利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2、垃圾分類、分裝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過程與方法:
1、調查當地廢品回收情況。
2、進行垃圾的分類分裝,參與回收利用的活動。
3、開展做堆肥的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強烈的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
2、養成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并學會分類、分裝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確處理有毒垃圾。
【教學準備】
1、有回收標志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飲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醬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
3、教師在校園一角選定安放堆肥箱的場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課前活動】
1、開展一次小范圍的調查活動:布置一小隊同學(4~6人)調查附近的的廢品回收站或詢問廢品回收工作者,他們回收些什么?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處?
2、指名讓三兩個學生上網查閱關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匯報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