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教案
布置作業:
利用身邊的簡易材料為班級、學校或社區設計分類垃圾箱,要求制作適當圖片貼在回收箱上。下節課我們將進行小組作品的評比,并落實回收箱放的地方,誰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辦。
板書設計: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屬、橡膠……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廚余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類、分裝,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個堆肥箱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過程與方法
1、統計、分析、比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學生查找、收集、整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學習制定切實可行的節水計劃。
【教學難點】
比較科學、準確地測量、統計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課前活動】
1、布置課前活動任務:要求每個孩子測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說明:課前必須教會學生測量和記錄的方法。先教會孩子們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項測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累積起來統計出一天用水總量。因為有些用水較難用量杯測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還得教給孩子們估計的方法。(如洗澡用水的測量,可先測出單位時間內水量控制一定時的用水量,再乘以時間。另外,要提醒學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飯的水要除以家人數。)或先指導學生學會水表讀數,再讓孩子們回家后在家長協助下,通過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讀數,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數,算出大致的個人的用水量。應向學生強調一定得腳踏實地地去做測量,細心地統計并記錄,不可盲目地估計。
2、布置部分有條件學生上網或從書本中查閱“我國水資源狀況”的有關信息。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自制量杯一個(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貼上刻度),用于家中測量用水量。
2、學生收集有關水資源狀況的資料。
3、教師準備一個蘋果,一把水果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水,實際生活中,你家里出現過停水的情況嗎?回憶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況給家里帶來了哪些不便?
學生匯報
小結:由此可見,淡水是我們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們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上節課老師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認真的測量與統計,下面請幾位同學匯報一下。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組組內交流各人測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記錄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組派一代表匯報,本組當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誰?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誰?
3、指名讓一兩個組當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學分別站起來說自己測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