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導入 沙子和豆子的變化 白糖的變化 化學變化的特點 延伸
活 動 過 程
基 礎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一、復習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節課我們通過實驗仔細來研究物質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板書課題:《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二、觀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變化。
1.觀察沙子和豆子
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描述它們的特點。
2.我們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進行攪拌)
師: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什么變化了呢?有什么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征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展開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3.講解給白糖加熱的方法和注意點。
師演示。提示用蠟燭的外焰加熱。再出示長勺要求手握在長勺柄的頂端,以免手燙著。然后將紙包的白糖倒入長勺,移到蠟燭外焰加熱。觀察時眼睛不能湊太近以免傷著眼睛,因為加熱過程中會有氣泡冒出,不能靠太近。加熱結束,一定要把湯匙放在盤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觸。加熱結束后,不能用手去摸加熱的部分。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出示溫馨提示)
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并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狀態變化:顆粒狀---液體狀---糊狀---固體狀
顏色變化:白色---褐色----黑色
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熱后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么?(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板書:產生新的物質。
7.蠟燭燃燒后又有什么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么?課外閱讀資料。
四、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1.閱讀課本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2.師生共同總結: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鐵生銹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 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豆沙混合,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3.聯系生活:根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你能說說下列物質變化中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玻璃打破,鐵器生銹,木柴燃燒,濕衣服晾干,物體落地,食物腐敗。)
五、拓展延伸。
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2.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3.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