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4.總結: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不單純屬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有時像糖加熱和蠟燭燃燒一樣同時出現。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究竟屬于哪一種。
板
書
設
計 2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沙子 + 豆子 = 沙子 + 豆子 —→ 沒有產生新物質 —→ 物理變化
加熱白糖 = 新的物質 —→ 產生新物質 —→ 化學變化
課外活動 繼續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發生的變化。
生成預見 在比較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學生糾纏于細微的變化,如沙子粘在豆子上,豆子好像變了一點顏色等,這是值得肯定的嚴密、細致的態度。但這是細節,從大方向來看,我們應該把握物質本身是否發生了變化,沙子還是沙子嗎?豆子還是豆子嗎?這是觀察的核心。
在加熱白糖的過程中,蠟燭也在不斷地燃燒,它也在同時發生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蠟燭熔化是物理變化,液體的蠟燭油氣化后燃燒是化學變化。這個現象,也希望學生在加熱的過程中能夠觀察到,這又與前一節課中的觀察內容聯系起來。
課堂評估 1. 獲得混合沙和豆子、加熱白糖的觀察研究活動經歷。
2. 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嚴謹、規范。
加熱白糖變化記錄表
年 月 日 第 小組 記錄員
加熱前 預測 加熱后的變化
白糖
溫馨提示:
1.手握勺子頂端;
2.放外焰加熱;
3.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4.加熱結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熱部分;
5.加熱結束后把勺子放在盤子里;
6.運用多種感官觀察白糖的變化、蠟燭的變化;
課外閱讀資料:
燃燒充分的蠟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蠟燭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溫度高,轉化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蠟燭燃燒不充分,還會產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鐵器在燭焰上掠過,上面會留下碳黑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