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 沉和浮教案
2、集體制訂比賽規則:用同體積的同種品牌橡皮泥,不準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誰制造的小船裝載量大。時間限制在10分鐘內。
3、學生分小組制作,教師提醒要考慮裝載物以及船的穩定性。并控制時間。
4、測試: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
先在黑板上記錄各小組的序號和船名,再挑選幾個同學作為記錄員和監督員,由教師統一放墊圈的個數,每個組只有一次機會,提醒放的時候動作要輕,墊圈在船體里的分布盡量均勻,一開始可以先統一多放幾個,然后再逐個增加,及時記錄各組的小船的載重量(以沉下時小船里的墊圈個數減1作為小船的載重量)。
5、讓幾個裝載量比較大的小組上臺介紹經驗。
二、船的發展史和展覽會:
1、閱讀教材11面內容,教師隨機介紹(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木筏、獨木舟、明輪、帆船、氣墊船、遠洋貨船、現代客輪、航空母艦。
2、學生補充介紹自己收集的關于船的知識,要求精要。
3、學生出示各類船的模型,集體觀看。
三、造個性船:
1、學生說說了解了船的發展、觀看了各種船模型后的體會。
2、討論如何制造自己喜歡的個性船,重點討論:我想造什么樣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點?造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計劃》,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個性船的制作。
一、準備
1.決定造一艘什么船;
2.準備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
1.畫出船的設想草圖;
2.動手制作。
三、改進和完成
1.放到水里試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2.演示、介紹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點?
我的小船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4、交流:我的或同學的小船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拓展活動:
進行一次個性船展示會,舉行各類獎項的評比。
板書設計:
4、造一艘小船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
造個性船
《我的造船計劃》
一、準備
二、制作
三、改進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 越容易浮 裝載量增大
5、浮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
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教材13面)。
小組實驗三: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記錄表(教材14面)。
【教學過程】
一、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有什么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么感覺?
2、出示關于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