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3
7、到操場上建立太陽系模型:
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
(說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縮小行星與太陽間的距離,選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離太陽比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讓學生舉著這幾個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離圍繞“太陽”轉動,感受太陽系的浩渺。)
(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個行星的直徑按同樣的比例分別縮小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這四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分別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過程中的體會。
三、小結
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體會或發現嗎?
(學生根據處理后的數據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不是均勻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異很大;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書設計:
5、太陽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6、在星空中(一)
【教學時間】第十二周下 【累計課時】2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過程與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2、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持續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
3、發展團結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教學難點】、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全天星空圖、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板、細線、橡皮泥、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師出示全天星空圖)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興嘆,你能說出哪些星座的名稱?聽說過哪些有關星座的神話故事?
2、學生交流匯報。
3、教師介紹星座的由來及其作用。
(人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顆,為了便于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將全天劃分為88個星區,結合神話故事,根據其形態不同分別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談話:讓我們用紙板、細線、橡皮泥來做一個星座模型。
2、閱讀課本第57頁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師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紙上打孔,按長短要求把細線剪好掛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掛在細線的下端。
(說明:紙板上的孔位和線長短的數據,實際上是根據北斗七星與地球的實際距離、七顆星的相對位置關系來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