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
教學目標:
1、對晝夜交替現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釋。
2、和小組同學合作設計模擬實驗,研究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
3、和小組同學分工協作,做好模擬實驗。
4、在實驗過程中實事求是,嚴謹認真。
5、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
教學重點:設計模擬實驗驗證假設。
教學難點:解釋地球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的原理。
教學準備:小皮球(乒乓球)、手電筒(蠟燭)、白紙、水彩筆、小組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每天早上,太陽從東邊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陽又從西邊落下……就這樣,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
2、思考:地球上為什么會有晝夜?晝夜為什么交替出現?關于晝夜,你知道哪些?還有什么問題?
二、提出問題:
1、交流:地球上為什么會有晝夜現象?晝夜現象為什么交替出現?
2、解釋:哪些情況可能出現晝夜交替?
①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②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③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④地球自轉。
3、討論:哪一種解釋是正確的?我們怎樣知道哪種解釋是正確的呢?
三、實驗探究:
1、 演示實驗:
(1)如果讓乒乓球當作地球,手電筒當作太陽,被“太陽”照亮的一面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貼(或畫)一個小紙人,怎樣才能讓小人在同一地點(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用實驗的方法檢驗每一種假設。
2、學生分組實驗。
(1)對以上四種假設進行模擬實驗驗證,看這四種假設能不能解釋晝夜交替現象,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小組分工合作進行模擬實驗。
3、交流匯報。
分小組匯報研究結果。
4、討論:
這些解釋你贊同哪一種觀點?為什么?
四、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很多情況都會使地球上發生晝夜交替的現象,晝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同學們也可以查閱一下相關的資料,看看科學家是怎樣研究得出結論的?把你們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晝夜交替現象
①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
②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③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
④地球自轉
教學后記:
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心說”和“日心說”的觀點及其內容。
2、認識到對同一種現象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科學的觀點是建立在證據的基礎上。
3、對收集到的資料能進行批判和借鑒。
4、通過認識科學家對晝夜現象的解釋,修正自己對晝夜現象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
教學難點:認識科學觀點和證據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有關“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圖片、課件及文本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我們通過實驗已經知道,教科書上提出的四種假設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對晝夜交替的現象,人類經歷了怎樣的認識過程呢?
2、閱讀教科書,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
二、認識“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及其證據:
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他怎樣解釋他的觀點?你怎樣看待他的觀點及其解釋?他的觀點能解釋晝夜現象的成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