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他怎樣解釋他的觀點?你怎樣看待他的觀點及其解釋?他的觀點能解釋晝夜現象的成因嗎?
3、討論交流:“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日心說”是怎樣反駁“地心說”的?“日心說”的證據充分嗎?
4、思考:如果按照這兩種觀點來做模擬實驗,都能發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嗎?
三、修正自己的觀點:
1、小組交流:根據以上的資料,我們對晝夜現象的解釋有什么變化?
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種解釋?保留哪一種解釋?為什么?
板書設計:
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地心說 日心說
教學后記:
3、證明地球在自轉
教學目標:
1、知道擺具有擺動方向保持不變的特點。
2、制作一個簡易的“傅科”擺,知道“傅科”擺擺動后,與地面的刻度盤會發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證據來解釋晝夜交替出現的原因。
4、認識到地球自轉雖然不能直接觀察到,但是能通過實驗證實。
教學重點:擺的特點。
教學難點:傅科擺的原理。
教學準備:單擺一個,支架一個,圓盤一個,有關“傅科擺”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擺的特點:
1、談話: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但是人們對他的觀點表示懷疑,因為沒有人能看見地球在自轉。現在,我們能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看見地球的自轉,但是古代人們是怎樣通過實驗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呢?
2、演示:(出示一個單擺)擺的方向能保持不變,我們今天也來做一個類似的實驗。
(1)用鐵架臺做支架,掛上一個擺。
(2)將鐵架臺放到一個圓盤上,先讓擺擺動起來,然后慢慢轉動圓盤,看擺的方向改變了嗎?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擺具有擺動的 方向保持不變的特點。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豎立一個巨大的擺,當地球這個圓盤轉動后(自轉),會出現什么現象?(擺的方向偏移)
反過來,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擺,而且擺動的方向發生了偏移,又說明了什么?(地球自轉)
二、認識“傅科擺”:
1、閱讀教科書,認識傅科擺。
2、討論:傅科擺有什么特別之處?傅科擺擺動后發生可什么現象?它為什么能證明地球在自轉?
三、交流:
1、全班交流關于地球自轉的資料。
2、閱讀課文p92頁資料庫中《地球自轉會產生哪些突出現象?》
3、補充由于地球自轉發生的河流偏移等現象。
四、解釋:
對前面關于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我們保留哪些?排除哪些?為什么?
板書設計
證明地球在自轉
傅科擺——地球自轉
教學后記:
4、誰先迎來黎明
教學目標:
1、知道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東運動的,自轉的方向和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不同地區的時差是由于經度不同決定的。
4、體驗領會相對運動,并能用相對運動的觀點來解釋天體的運動。
5、體會到物體的運動要從多個角度來認識。
教學重點:認識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東自轉而形成的。
教學難點:理解相對運動。
教學準備:兩張小卡片,水彩筆,大地球儀;世界時區圖,轉椅。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由于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是怎樣自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