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板書設計:
地球在公轉嗎
公轉周期為一年
教學后記:
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學目標:
1、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2、能根據地球公轉的特征做模擬實驗,并做好記錄。
3、在模擬實驗過程中能收集證據,并根據證據進行推理。
4、從古代人們觀察四季中桿影的長短這一現象,推想四季的形成與地軸的傾斜有關。
教學重點: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教學難點: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教學準備:地球儀,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頭針),地球公轉、四季成因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環往復。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樣形成的?
2、交流。
二、探究四季的成因:
1、古代人們是怎樣探究四季的形成的。
(1)出示古人用立竿見影的方法來觀測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長短適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長。
(2)討論:為什么一年中影子長短不同?影子長短不同說明了什么?
(3)小結:由于四季太陽高度不同,同一個物體在陽光下影子的長短就不一樣。太陽斜射,影子長,是冬季;太陽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陽高度適中,影子長短也適中,是春季和秋季。
2、模擬實驗探究四季的成因
(1)談話: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方向。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公轉,一年為一個周期。
(2)模擬實驗:
在地球儀上垂直豎一根標桿,在教室里放一盞燈當作太陽,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東至)四個方位分別測量標桿影子的長短。
(3)學生做模擬實驗,并在教科書p87頁的表格里做好記錄。
(4)研討:在a、b、c、d四個方位測量的結果能不能判斷地球所在的季節?
(5)討論: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還能看到這樣的現象嗎?
(6)研討: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個地方被陽光照射的情況會發生什么變化?地球上不同地區被陽光照射的情況有什么不同?當北半球是夏季的時候,南半球是什么季節?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還有四季嗎?
三、小結:
地球上為什么會形成四季?把我們的認識填寫在p87頁下的空格里。
2、作業:課后收集關于地球運動和四季關系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轉 地軸傾斜
教學后記:
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教學目標:
1、知道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2、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生的范圍大小有關。
3、能用模擬實驗、模型、示意圖等方法來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4、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能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
教學重點: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教學難點: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生的范圍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地球儀,光源,極晝極夜現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會出現很多令人奇怪的現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陽就會掛在天空幾個月而不落下,北極中心地帶的白天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會連續幾個月不見太陽,北極中心地帶的黑夜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極晝和極夜。